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六月, 2025的博文

老子三清大法(11)——玉清大法谱文

图片
 老子三清大法(11)——玉清大法谱文 摘自李兆生先生著作《老子三清大法》 玉清大法谱文 太极运化呈有情,阴阳一物律相生。 初作大千三三数,化尽一物六六乘。 乾坤至哉传法相,动静如矣结玄形。 自从老祖演道妙,造化大千衍生灵。 【简注】 天下万物,启始生于先天一炁,一气初分而生阴阳,始有太极育化。“太极者,天地万物之始也。”老子曰:“无名天地之始,有名天地之母。”“太虚廖廓,肇基化元。”(《类经图翼》)自然界又以三才、五行、八卦、九宫而示之。历尽周天之运化。一个完整的世界则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阴阳造物,乾坤交泰。始有天下诸物之形体。 太极示阴阳,阴阳即动静,由静而动,由动复静,夫人身之境,依然如此也。故以阴阳而道动静,以动静而修真,抱一守灵,清寂无为,才是当年老子之本意。如此大千世界才有一个繁衍之自然本体。天地万物之造化,都是起于自然的,自然造物,然万物又回归自然,这即是老子的返朴还淳之教,天下之万类之态,莫不循乎老子之道。然古人之修真斯学历尽苍海,立为国学,亦是老子之遗教也。故古人曾言之,事古人教我者,大道永存乎。是言妙矣也哉。

九转八盘游龙掌(63)——中宫祭印

图片
九转八盘游龙掌(63)——中宫祭印 中宫祭印 名称: 中宫祭印 学名:中宫祭印 通假名:中宫震元锤 【动作要领】 如图6-37所示,右腿弯曲坐步,左腿伸直,足尖微内扣,双手为锤,右锤上架于头右上,拳眼向下,左锤向身体左侧击出。 【注释】 此式在少林称为闪身坐步黑虎掏心。 

禅诗百卷修行笔记(080)武库遗真窥当年 三十六天见本源

图片
  (八十)武库遗真窥当年 三十六天见本源 【原文】 武库遗真窥当年 三十六天见本源 开卷宣刊九转功 老祖留下三华典 初传密持隐本宗 复振金波开御览 禅定光中日月齐 山窗不推帘半卷 达摩杖飞剑铲威 存有惊世十三险 一悟其绝少人知 秘传真诀着法眼 少林第廿六代传宗 庚辰大雪 箓少林老祖飞龙宗谱文 【注】:笔者是少林老祖飞龙派传宗,故而有谱文传承,戏问世间“有谱儿,没谱儿”之说是否由此而来。 原诗文摘自《李兆生禅诗百卷翰墨真迹》   【笔记】 明末武林九脉合真之后留下一部《武库遗真》,是修真的九大派系留下来的经典著作。九大派是武当,少林,峨眉,昆仑,崆峒,天山,华山,雪山,千山。 九脉合真就是各派将自己的精华和传承都保留在龙虎堂,汇集成《武库遗真》。 也可以说是当时九派融合的创举。 这段禅诗就是节选自《少林真传法谛老祖飞龙派神授概谱谱文》中的一段。 “三十六天”本是道家对天界的一种描述,这里被用在少林的谱文中,也可以看出当时释道合一的情景。 佛教以三界二十八天来描述天界,而道教则以三十六天来描述神仙所居的天界。 这些都是古代对天地宇宙的一些朴素的描述和向往。这里用“三十六天”来追溯“武库”传承的本源,也表达了慎终追远的传统习俗。 诗文用“武库遗真窥当年”来说明这段传承是来自九脉合真的嫡传。 “九转功”,是言传下来的功法可以分为九个层次,说明功法的详实。 “三华典”,以三华而分册传宗的法典,比喻精贵且完备。 “初传”,三传之一。 “三传”,是按照形、心、神,将传授功法分成三个途径。三个途径也被称之为初传、宗传、神传三种法境。 初传多为入门之传授,常以手把手教授为主,一招一式必以精准为目的。宗传亦即心传,叫作口传心授,由老师言传身教,或用语言,或用文字,视学生的不同情况而定。至于神传之法,系指谱文中境界所期之处,多以文字而出,以神相感,以意境相通。使灵性在声韵、境寓中唤醒。 “初传密持隐本宗”,是说即使是在初传中,也隐含了高深的内容。例如,传统功法分为炼体,炼气和炼神三种。高超的传承中能实现在炼体的行功中就同时蕴含了炼气和炼神的内容。 “复振金波开御览”,是修炼入手就是从炼金气开始。 人为万物之灵,人的灵气就是真元之气。金气是肺气,也是真元之气阴阳交感时的“黄芽”。“黄芽为丹始,黄芽不是丹。”“黄芽”是炼金丹开始时出现的金气。 入手修炼金气,表面上是炼体...

玉环桩相关——太极拳名源归宗析分及谱文参同·金顶沉峰(节选)

图片
 玉环桩相关——太极拳名源归宗析分及谱文参同·金顶沉峰(节选) 本章节摘引自李兆生先生著作《中国太极拳统真大典》卷三 金顶沉峰 学名:金顶沉峰 正名(通假名、别名):玉环金锁法,倒转肱,倒卷肱,倒撵猴,二郎担山 泛化名(俗名):倒撵猴 名源归宗:武当玉环金锁专修,内脉修真,真宗丹脉,先天太极宗脉。 源析:太极学识以武演道,出于丹家外功,过去求法,先习武后演道修真,练武的苦都吃不住谈何练功修持。武当之命名来源,是以武来挡天下之求道者,是名武当。由武而入道者,功底扎实,道心坚定。这虽然是旧说,至今一直追誉传颂,金顶沉峰是丹家内景语,故宗风中以此定命其名,其他泛化通假只说是附会之语。(武学中“五行通背”也有此势)又,为玉环金锁法,以武轮专修玉环桩主式以显其威,坠走转肱,以退为进,故俗做倒撵猴。 世传谱文、宗传谱文类举 退行三把倒转肱。坠身退走扳挽劲。 ——《吴本》 倒撵猴起担山式。 ——《次序歌》 退身坠走返还顾,金顶沉峰转肱分。 ——《先全篇》 横担二臂两分争,蹲坐虎势前后封。 前点大趾正肝脾,退身坠走倒转肱。 提足收掌示偏峰,后经腮耳穿前宗。 提龙腿臻独立站,金风穿掌照沉峰。 金环玉锁步后插,前足后落退前踪。 金枪劈斩三返顾,浑天金风掌逆行。 ——《操演谱》 倒转肱法后连前,金峰沉处锁汞乾。 退身坐守感阴阳,倒行虎步滋肾元。 ——《简越歌》 金气升在九华峰,二臂神会气脉通。 退身坠走真元降,金峰沉在琼海中。 ——《心诀》 行真寓理合斯身,返还退走转肱分。 由前后移身退走,手足相应自称真。 退身腰腿行真意,力气合为乃有神。 虚处起足玄机至,实处抽手有性存。 峰峦有障高八尺,一念回眸见灵根。 三展三势寻此数,气合于神最宜人。 ——《心行谱》 双掌横开气脉长,太阴少阴循玉堂。 上下玄机阴阳化,前后关窍水火强。 退身旋出开合手,沉峰环经天地梁。 纳甲移身纵坐步,开丁转肱坠金祥。 穿掌翻在颜面上,转腕已呈胯股旁。 浑真开取先天力,人我通真武威扬。 手脚齐进方圆出,乾坎交宫子午详。 返身坠走开拳势,参玄修为经元皇。 ——《心用内诀》

老子三清大法(10)——上清大法操修

图片
  老子三清大法(10)——上清大法操修 摘自李兆生先生著作《老子三清大法》 上清大法谱文 大罗真天元始乘,造做本原结有形。 一粒丹砂传千古,一颗玄珠俱万灵。 惟此道妙含有象,显吾玄功在上清。 天地辟开存密数,真元一炁出神明。 【姿式】 同“太虚”坐式,略。 【结印参真】 先以八卦法诀参真入坐。倾定稍侯,左手置于身前小腹处,掌心向上不动,将右手抬至胸前,右手大拇指与中指相扣,如掐一珠状,余指伸开,虎口向里,掌心向左侧。似“佛祖捻花微笑”之手印。 【境界】 在“太清”之基础上,待其风定乾坤而后,由前“太清”之“散则成气”境地渐转入风息而止,大千独朗,惟自体手执持“结粒为珠”的“聚则有形”之生命在。

九转八盘游龙掌(62)——掌托日月

图片
 九转八盘游龙掌(62)——掌托日月 摘自李兆生先生《太乙金编》上卷。 名称: 掌托日月 学名:掌托日月 通假名:双托掌 名源归宗:太乙元明密持八法,武当太乙三才桩。 【动作要领】 此式如图6-36示,双足踏于中宫阴阳鱼眼位,涌泉置于双鱼眼上,双腿微弯曲,以自然为度,两掌心向上,如托日月。此式可为桩功专习。

玉环桩相关——太极拳名源归宗析分及谱文参同·肘底沉锤(节选)

图片
 玉环桩相关——太极拳名源归宗析分及谱文参同·肘底沉锤(节选) 本章节摘引自李兆生先生著作《中国太极拳统真大典》卷三 先天太极拳三十六势行功动作要领、技术说解·肘底沉锤 学名: 肘底沉锤 通假名:肘底锤、叶底藏花、肘底看锤、肘底振锤、肘底悬锤、肘底藏锤 肘底沉锤是经由金锁振环、翻肘崩锤等动作完成的。其中,属于太极拳走架行拳之中的变化式,纳入本篇。余之化式将收在《先天太极拳武技演化》一文中详解。 太极内脉先天次序谱文 谱云: 金锋掌下肘底锤,顿开金锁走玉环。

老子三清大法(9)——上清大法口诀

图片
 老子三清大法(9)——上清大法口诀 摘自李兆生先生著作《老子三清大法》 上清大法 【口诀】 上清仙地,大罗神形。 惟有道妙,化此玄形。 自持真元,演吾玄功。 至此仙籍,元始天庭。 【释密】 上清境界,是古人旧称的神仙府地。上清属于道家之理想境地。成就以后即可以列入大罗金仙的队伍中。古传的三清妙法中的上清则是形成生命的内修。 “化此玄形”喻之惟有元始的法,太上的法才是至高无上的。但是尽管如此,古人的神仙学观点,并不是荒诞的,是建立在人身本体的元气上,古人通过对宇宙自然本体的认识,到对自身真元之炁的认识,其过程是仙学中有一定科学价值的内容。因为人的生命依赖真气的推动。人类的智慧,人身本体的真如元性,则造物发明之力量,神的作用,是无限的。当然这该肯定的,不止这一点。此外,古人对自然界的进化过程,由模糊,逐渐趋于清楚。古人曾经以登仙踏入元始天庭,大罗真天的境地,至今尚保留在中国道教的学术中。或可以说,仙学是当今人类科学尚没有探索的处女地。仙学可能成为人类进化的一种力量。 上清大法易图参真 太素生形 上清炁相

九转八盘游龙掌(61)——大混元球

图片
 九转八盘游龙掌(61)——大混元球 摘自李兆生先生《太乙金编》上卷。 名称: 大混元球 学名:飞腾桩 通假名:混元球 名源归宗:武当太乙混元球。 【动作要领】 此势参见前大混元球,是混元球的行持八宫飞腾过宫之法。

禅诗百卷修行笔记(079)惟心犹火似禅灯 因心生象灯不明

图片
(七十九)惟心犹火似禅灯 因心生象灯不明 【原文】 惟心犹火似禅灯 因心生象灯不明 灯火明处万象退 无心无象始入空 燃灯禅法 庚辰大雪 李兆生题红螺寺禅诗 【注】:佛家密法之心灯,离火也为心火(《修真图》)密宗修持中,心中一点火苗迸出体外成一团火焰,周围有金蛇盘绕。此处概言心虚而万象通之意。 原诗文摘自《李兆生禅诗百卷翰墨真迹》   【笔记】 这首禅诗描述的是一种禅修的法门。 狭义的禅修以静观为主,初修入座之后马上就会发现心中万念袭来,如狂风暴雨一般,心中所想比入座之前还要繁杂猛烈。 好不容易经过长时间锻炼之后,能坐下来了,念头稍稍少了,又经常发现,不知何时一阵念头袭来,如同清风吹灭蜡烛一般,经常陷入昏沉而不自知。 “惟心犹火”是说入座后的心念如同蜡烛的火苗一样,忽明忽暗。 “因心生象”,这里说的是幻象,蜡烛的光影照到墙上,出现种种影像斑驳摇曳,生生灭灭。 越是烛光不稳不亮,光影越是繁复动荡。所以说这些幻象是因为“灯不明”才产生的。 如果火光稳定如炬,就是“灯火明处万象退”,四处都照得亮堂堂,再无斑驳之相。 这是在用烛火光影来比喻禅修中的心念。 心光明澈,万象俱退。 气不聚,神不凝,心光不稳,自然就是幻想丛生。 以“象”来比喻杂念,幻象,无明。 以火喻光、智慧。 有火,有光,就是有了明。有明则不再“无明”。 天地间以日月为明,在法则道理上以上日下月,为“易”,为明。 在世间,以火,以光为明。 在内景中,以智慧,以心光为明。 所以说,以智慧退却无明。一智可退万年愚。 相由心生亦由心灭。相扰心,越发心乱不澄,进而乱相频生。若能静心下来,就是灯火渐明,自然幻象逐一退却,反哺心灯更加明亮。 幻象,虽幻亦真。但是说究其根本,这些幻象又是从心而生。这里边究竟哪个是根本,哪个是真我。 “灯火明处万象退”,是说以一念退万念,是“以楔出楔”之法。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百尺竿头,爬竹竿爬到最上头,还要再往上爬,就是一步踏空。 如何才能更进一步,这里还有个“弃舟登岸”之法——“无心无象始入空”。 这个已经不是讲道理能讲通的了。《心经》说“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亦是此意。 师门传承以武入道,通过习武将人的心性调整,使气脉合顺,由动入静,渐渐转入无思无欲的次第。 “心于万象虚而通”,龙雷震动,气足通关。无论是开玄关,还是小周天、先天真脉,都要求不能以意领气,不能以心念为之。 就是因为百尺...

玉环桩相关——先天太极拳三十六势全体大用篇谱文浅析注释(节选)

图片
  玉环桩相关——先天太极拳三十六势全体大用篇谱文浅析注释(节选) 本章节摘引自李兆生先生著作《中国太极拳统真大典》卷二 先天太极拳三十六势全体大用篇谱文浅析注释 【谱文】 退身坠走返还顾,金顶沉峰转肱分 【注解】按其操修,退身坠走之势,泛说为倒撵猴,倒转肱。拳脚中喻此为破拿法之功。即对手与己相对阵,以手法采擒之,自我以退身坠走之势以涣其力,以解其危。是以腰为主宰,两手参差,相互照应,以穿掌击面,复化摔、撞、塌、击之法以应敌,是为“退身坠走返还顾”之句解。“金顶沉峰转肱分”之句解,乃为内炼之境,随其退身坠走之势,真气下沉,气力相合,走气脉,“偏沉则随”之势,手足相协调。转腕,以身带肩,以肩带大臂,以大臂带肘,以肘带小臂,然后腕、手,节节贯穿,以涣解敌之势。“金顶沉峰”之势参见《真元宝笈》玉环桩中“金顶沉锋”势。 “‘金顶’者,人头顶之谓也,金者为喻颠峰六阳经之聚者,金为乾为健,为金,为顶。夫‘沉锋’二字喻身形下沉者,行功之中骤然灵变,诸妙生成,所以此势之态为‘金顶沉锋’。’锋’指金气所示也。” “此可作摔胯,抢背或乌龙搅柱,为变化出招势。” “金顶沉锋一式出于内景功中,喻人身中之元气随行功而升至真顶,复由真顶降下随之而动。真气降下的同时,身形随气而下沉蹲身坐步。内循周经之真元,外导行功轻灵而动,缩身下势,以武法施出,显见行功合于内,如收气纳元;合于外,则是以形见真。斯术难之者,即是内外如一之法不同于凡作,不类尘杂自成面目、自一苟同。是武功中合于内功中者,为大成之功也。故人以内功行效而索之者稀也。”“金顶沉锋是自身中阴阳气化循流注于内景隧道者。” 又玉环金锁法概指两臂前后动作与身姿合一,气息如常,犹如玉环无端,似金锁御敌。

老子三清大法(8)——上清大法谱文

图片
 老子三清大法(8)——上清大法谱文 摘自李兆生先生著作《老子三清大法》 上清大法谱文  大罗真天元始乘,造做本原结有形。 一粒丹砂传千古,一颗玄珠俱万灵。 惟此道妙含有象,显吾玄功在上清。 天地辟开存密数,真元一炁出神明。 【简注】 上清法是古传旧说之高天上圣元始天尊故地。系宇宙本体的生命颗子,古人曾拟之神化,为天尊之说。其曾是由太虚的静境中,演化出来的。结成生命的本体。一粒丹砂,一颗玄珠亦是人类本身的结体。宇宙与人体的理性一致。如此道妙的形象,已经被人们认识。这也是宇宙,人生的奥妙。曾是有此形象的颗粒,是由上清界里生成的,也可以说,自从天地开辟时,宇宙太清虚无的本态就产生育化了这个上清的生命本体。生命的本源问题,古人只用真元一炁来代表。而且交待了生命即有神明出现。如此才引出后来的修真,丹砂,吐纳,守真……等诸学之出现。明·九脉合真时,才完成了千百年来,在修真学术上的统一,留下真元修真法。

九转八盘游龙掌(60)——迎风换盏

图片
 九转八盘游龙掌(60)——迎风换盏 摘自李兆生先生《太乙金编》上卷。 名称: 迎风换盏 学名:迎风换盏 通假名:迎风换盏 【动作要领】 如图6-34所示,左腿弯曲后坐步,右腿伸直,右掌前穿,臂微曲,左掌为托掌,掌心向上,左肘后击,左手如托玉盏,迎风飘逸,轻灵中有深沉。

玉环桩相关——先天太极拳循经内脉缠经图示动作说明·白云封洞(节选)

图片
 玉环桩相关——先天太极拳循经内脉缠经图示动作说明·白云封洞(节选) 本章节摘引自李兆生先生著作《中国太极拳统真大典》卷二 白云封洞  先天太极拳循经内脉简越歌 谱云: 混元四手全四象,四正四隅共参玄。 白云封洞守丹源,一团瑞气延华年。 以武演宗留脉律,以武全形通道源。 笔墨传有真文字,前人作歌后人参。 先玄省悟循经纬,纵横繁复荣先天。 初演形髓宣做武,久炼神魂操为拳。 内外开真全大道,文武同宗效仁贤。 先祖传之简越歌,初说拳法寓易篇。 以道成医黄金策,以文焕武紫云宣。 内外缠经难详叙,谱言内话供精研。 字字句句连珠玑,句句字字演先天。 传宗惟有谱文正,脉延应期子孙贤。 白云封洞循经图说(玉环双封大捋式·如封似闭)(如封似闭·捋式)  如图,身姿站立,随双手左向大捋。 ①左臂为内循缠经法。 ②右臂为外循缠经法。 ③左右腿均为外循缠经法。 译注: 参见动作要领注文“译语”内容。

老子三清大法(7)——太清大法操修

图片
 老子三清大法(7)——太清大法操修 摘自李兆生先生著作《老子三清大法》 太清大法 【姿式】 取坐势,或散坐,或盘坐,取其自然是道的内涵,道法自然。不偏不倚,取其中合,体态自然,忘掉呼吸。 【结印参真】 两手上下相搭,大指、小指相交,余三指叠做卦象。常用法诀,乾“男”坤“女”。或以师承为真传命蒂。 【境界】 无思无欲,完整的宇宙无边无际,空旷至极,自身的心境体态,连同宇宙的本体,都是一个完整的虚静的状态。留有微风如缕,极精微的动荡着整个的世界。自我在虚静的大炁风中冲刷的动态中,得到调节。

九转八盘游龙掌(59)——游龙升天

图片
 九转八盘游龙掌(59)——游龙升天 摘自李兆生先生《太乙金编》上卷。 名称: 游龙升天 学名:游龙升天 通假名:探爪势,提龙腿,提足 名源归宗:武当太乙铁松派金龙掌法。 【动作要领】 如图6-33所示,左腿站立,提右膝为提龙腿(左独立式),左掌于头顶由左向右侧穿掌,右掌向侧切掌。 【注释】 此势为金龙掌法中探爪势,提龙腿,提足之行持法。

禅诗百卷修行笔记(078)为证般若入禅林 真如道妙已情深

图片
  (七十八)为证般若入禅林 真如道妙已情深 【原文】 为证般若入禅林 真如道妙已情深 如今初登瑶台上 万法随缘持乾坤 每见弟子有精进甚是喜悦为诗记 庚辰大雪 李兆生 【注】:笔者学人众多,万法随缘,万法恒真,各有专修,自鉴因缘。 原诗文摘自《李兆生禅诗百卷翰墨真迹》   【笔记】 “为证般若入禅林”。作者自己就是禅宗脉传。 先生慧根深厚,非常人能企及。下面列举了先生曾师从的几位禅门龙象。 仁祥老和尚(1912—2013),民国时期仁祥老和尚皈依了虚云大师,后来依止禅门临济宗第44世法脉的能海上师修行十余年,终得能海大师之衣钵真传。 澍培法师(1897—1986)受学于倓虚法师门下,受倓虚法师的付嘱,为天台宗第45代法嗣。生前为吉林省佛教协会会长,长春般若寺方丈,曾是清朝最后一代受“皇封”的禅师。天台宗实际开创者为智𫖮大师。以《妙法莲华经》为其根本经典,又被称为法华宗。因为该宗注重止观修行,又称止观宗。 作者身为少林老祖飞龙宗第二十六代掌门、雪山飞龙派第九代掌门,不忍真宗沉埋于流沙,审时度势,复将少林禅宗武学重现于世,揭以武入禅、武禅合一之境地。 经师授教习禅宗 数十年来苦用功 初学顿觉神气爽 扶佑万类有圆通 “真如”指智慧,常为佛家用语。“道妙”,常为道家所用,喻指高深玄妙的道境。 “真如道妙已情深”,形容修行之心在“数十年”的艰辛修行之后已经深种。 “如今初登瑶台上”, 无论是佛家的转生净土,还是道家的羽化飞升,都有一种脱离世间的向上的追求。 人为万灵之长,这也是人类天生的向善之心。 “瑶台”常指天宫中的高台美景。 所以这里用“瑶台”来做比喻,抛弃释道之别,而比喻初证道悟法,有所成就。 “万法随缘持乾坤”, “万法随缘”,此语相当于印证着上一句话的境地。 登上“瑶台”是个什么境地?毕竟“瑶台”只是个比喻,并没有说出来真实的修行层次。 所以这里借此做了个印证。 “持乾坤”,就是为天地立心。诗文作者曾言,“我自神传持正法,注入玄机见道同”(《翰墨缘》) 万法衡真,万法随缘,法无定法,为法自在。 在前一首禅诗中也提到了这一点。 何人才能为法自在?法王能够为法自在。 佛家有个词汇“无生法忍”。 忍即是安忍、忍辱。是佛家六种重要的修行方法之一(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忍就是忍受逆境,忍受不如意。 初入修行...

玉环桩相关——先天太极拳循经内脉缠经图示动作说明·玉女穿梭(节选)

图片
  玉环桩相关——先天太极拳循经内脉缠经图示动作说明·玉女穿梭(节选) 本章节摘引自李兆生先生著作《中国太极拳统真大典》卷二 玉女穿梭 先天太极拳循经内脉简越歌 谱云: 太乙气化通玄都,玉女穿梭敛混元。 荣畅肝经舒肺脉,水火融宫返先天。 玉女穿梭循经图说(太极抱球左式) 如图,身姿取坐势,左腿屈而右腿直,抱球在左侧。 ①左手掌心向下,取扶球之姿,为外循缠经法。 ②右手掌心向上,取托球之姿,为内循缠经法。 ③屈坐之左腿,为守势之机,为外循缠经法。 ④伸平之右腿,为虚灵取象之佐,为内循缠经法。 译注: 玉女穿梭之法中步势多取玉环之机,前后悠荡,气腾而灵。身姿取势为虎坐步,世人又称为坐步。身姿向前踞之,势近于蹬山式之为,或言弓蹬步。若身荡取势在两足之间,双腿俱呈微弯之势,拳家称之为双虚步。虎坐步源出于武当太乙宗之虎踞专修。(近似于形意之劈拳站法)若以蹬步而语,是武学出于丹家龙腾之初步。这样身姿一前一后有喻似阴阳之峙。而双虚步乃是双足均半乘阴阳的和合之象,丹家武学又言此为双虚桩。从虎步到龙行,中间以半乘阴阳太合步间之。三者合称为玉环之局,子午经宫。武学简称之即坐步,弓步,走步也矣。

老子三清大法(6)——太清大法口诀

图片
  老子三清大法(6)——太清大法口诀 摘自李兆生先生著作《老子三清大法》 太清大法谱文 【口诀】 太清圣境,大罗真天。 大气流我,虚矣大千。 风遍乾坤,至妙高玄。 惟此道妙,至圣至仙。 【释密】 古人认为三清之太清乃仙人圣境,只有修养高崇,才可以进入大罗真天的圣境,古人喻此为最高次第。老子以虚无而清寂示之,知觉天地人我的整体中都有元炁活动。完美的世界都是在灵空的清静态。元炁,在流动,天地尽如此,只有守住虚真复可达到理想的境地。三清大法中,此太清法是喻自然宇宙是一个浩渺鸿蒙的世界。古人指出“能与虚空同体,故能与虚空同寿。”乃是至圣伟大的,永超生死的,永恒的,圣人神仙。 太清大法易图参真 太虚呈象 太清炁相

九转八盘游龙掌(58)——迎风抖甲

图片
 九转八盘游龙掌(58)——迎风抖甲 摘自李兆生先生《太乙金编》上卷。 名称: 迎风抖甲 学名:迎风抖甲 通假名:蟠龙腿,切掌 【动作要领】 此式如图6-32所示,双足为左坐虎步,右足在前,脚尖微外展,右掌上翻,掌心向前,架于额前;左掌向外切掌至左胯外,掌心向下。 【注释】 此势乃八掌之中切掌,内含盘龙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