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七月, 2025的博文

玉环桩相关——武学参真先筑基,修墙补屋固身骸(节选)

图片
  玉环桩相关——武学参真先筑基,修墙补屋固身骸(节选) 本章节摘引自李兆生先生著作《中国传统丹经武学文集(一)》 武学参真先筑基 修墙补屋固身骸 (板书:筑基、修墙补屋) 武当派的功夫由浅入深的这些内容,修墙补屋。炼功的人把人的身体称为房子。不管是先天不足,还是后天在现实生活当中形成的气血不足或是形成了疾病,这都属于破房子。修墙补屋,就是说武功也好、丹道也好,是最开始的起步。 那么为什么把它提出来着重地讲呢?就是我们在座的这些人,同时都练一个功法,举个例子就说都练玉环桩。为什么一个人一样,那谁练的对呢?问到我,我说:“我教的都对,他们练的也都对。”比如大家说了:“师父,他练的怎么和我不一样呢?他练错了。”回头那人也说他:“师父那人练的怎么那样呢?他练错了。”这是一种误解。因为人与人的个体差异,人与人的修墙补屋的阶段都是不一样的。就象得了感冒一样,有的人不吃药一会就好。有的人还要住院打针两个月还没好,最后还死了。感冒也可以死人的。修墙补屋针对着种种不同的人,在锻炼过程中当中,出现了种种的不同的表现形式。就是出现的现象,到最后,当修墙补屋、百日筑基之后,房子完善了,人就健康了。 什么叫健康呢?宇宙当中,天行健。《周易》里说的“天行健,寿而康”。天行健指的就是宇宙,日月星辰这么运转的时候,永远也不停。谁听说白天是太阳晚上是月亮转错了?太阳也不会因为今天刮风了,我晚点出来;今天下雪了,我晚点出来,都不是。日月经天这种循环规律永远也不会变。就是董仲舒说:“天不变,道亦不变”。 天,这种日月经天循环的规律是不会变的,永远不会变。道亦不变,天不变道亦不变。道是什么呢?就是天人合一的道。但是我们做天象、天文,做历史的考证,天变不变呢?天是变的。不过天的这种变和我们人在社会当中生存,在自然中生存相对比,这种变是人察觉不到的。经过多少万年,多少百万年、千万年,北斗星的造型微微的变一点。但人类对它的观察,这个人们感觉不到的,所以说天不变对不对呢?你要站在这个天文学的角度说日月星辰是变的。站在传统学术来讲,看日月经天,看东西南北。天圆地方这是不变的。批判传统时是怎么例举这个事例呢?大家都知道,我们在哪生活?在地球上,怎么叫地球,地球是圆的!但是,过去那些老封建就说:地球是方的。地是方的对吗?球是圆的,怎么是方的?古人说前后左右,不管自已在哪,都存在前后左右,这已经勾画出来这个方位...

老子三清大法(14)——乘金轮以治世 悬玉镜而照尘

图片
 老子三清大法(14)——乘金轮以治世 悬玉镜而照尘 摘自李兆生先生著作《老子三清大法》 乘金轮以治世 悬玉镜而照尘 金轮出于内景,人生真元一气壮而不衰,自然阳气上腾,神致以清,性致以灵,身心持久。乃仙家所期之为也。又“金轮法界”,乾隆帝曾以此书额于承德喇嘛寺。以此喻“金色法轮长持不止”。“乘金轮以治世”句,可以概言以纯良正念而治理世界。 玉镜者,鉴照之物也。“悬玉镜而照尘”之句,泛指,持三清法,而一灵不昧,照彻人天。喻老子以守真抱一,神化潜流而启玄宗,故能以道心为镜。照示世俗上的陈杂,不为俗者扰,斯语指老子之道德。 “九脉合真”中之专持内容有“玉镜鉴心”之法。由“太乙修真·密持丹法”中的“金风吹脉”始,启动“太阴肺脉”之炁,使生于庚辛金位的“脏源之气”周遍全身。以期修真中气脉之合,司“肺主平衡”之用。 久之“肺气呈园”之脏象,久聚呈真,现“白光”而照耀。得“金公之养”,故修真内景中,出现明亮如月之象,“似一轮明月”散华。为此喻之“玉镜鉴心”。进入此境,为一定次第,用“元明执印”,启“玄英”大指之窍,振动气机,使之上冲“云门”而循经。左右持之如环,循之不已,“如玉环相系”。 真元久持而后,“丹光照耀”,“一轮明月产自华地”,入坐定内景有光轮示之,久而不去,只待出定,光慢慢收敛之。其中道妙,是金门功夫,自然门只是习功练武永远达不到的境地。金门之功,生命之光现出,如“化银之光”,道家为“蟾光”,佛家密宗“雪山飞龙派”的“如来光定”皆是此。 《真元窥密》中“五行遁术”其中有“金光神遁”专修功课。系列如下:共有五种次第。“金华初现”、“玉镜鉴心”、“太乙显真”、“水满金轮”、“金光神遁”。现将“金华初现”的谱文抄下供参考。 法现玲珑自存真,妙把乙庚注元身。 擎起金鼎倾白雪,推倒玄炉撒元真。 一颗真晶风雷滚,一团瑞雪虎龙奔。 修来大道转乾体,迸出金华三界喷。

九转八盘游龙掌(66)——千斤坠石

图片
 九转八盘游龙掌(66)——千斤坠石 摘自李兆生先生《太乙金编》上卷。 千斤坠石  名称: 千斤坠石 学名:千斤坠石 通假名:千斤坠石 【动作要领】 如图6-40所示,双足平踏于中宫之缘,足尖微外展,以利肝脾之脉。双腿弯曲坐身成马步,双锤置于丹田小腹处。此式可为桩功专习。

玉环桩相关——掤捋挤按专修与武技短打十六字心法(节选)

图片
 玉环桩相关——掤捋挤按专修与武技短打十六字心法(节选) 本章节摘引自李兆生先生著作《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 掤捋挤按专修与武技短打十六字心法 武当玉环桩·玉环桩行功武技演示说要 张三丰祖师将其脉传演化为混元四手,开后来太极宗脉,以掤捋挤按四正手为混元四手,以採挒肘靠为混元化势,进(前)退(后)左(顾)右(盼)定(中)五行地位,创十三式,乃文武双传之内密(武当玉环桩笔者在《真元宝笈》与《武当》作过介绍),是当年三丰祖师“出少林而创武当”宗传可考的依据。(见《武当》2001年第5期) 武当内功玉环桩之武技演示,显示出“击舞双并”的高深层次,玉环桩行功俱丹家之道。抱朴子言“在内则强身,在外则御敌。”指出个中“三昧”。古人曾经于丹砂武法合为一术,是说由武而入道,壮真元以养太合。当年三丰祖师授艺于众,使道演玄妙,开后来武当正宗。武当一术,以柔见刚,以柔克刚,刚柔并施。玉环一术于武技中,法无定则,纯系以心法鉴之,实先天悟性也。夫行功之时,隐喻于心,会意于神,方可心明悟彻。又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今则悟出,乃玄机莫能识也。先贤启慧亦言故事:先帝势演玄妙,执金锋留以武诣,藏诀海上,昭示大千,复使武当真隐,得以相袭也。是故今时博演精绝矣。然玉环一术虽无定规,乃无一定之律,而有一定之妙,得之以诀,于以后学参悟。是故指出心法绝妙处,下示十六字心法以揭示真面。 托掤挤压滚拨切砸挑按滑蹬勾勒抹带 托 者,非一定之势而为者。托者,当以行功时,遇敌交锋之际,取势相并,托而御之,或行单托,或演合托。接敌之势,不封不架,而直以内功降也,或托敌肩肘腕胯,或以机相寻托者之势,直取而不避,是夺敌之首要。托者以自身之内力,运化托法,方以法拭之,乃真托法,即托敌之形神也。 掤 者,此系遇敌行功时,内力转化也。彼力来时,以掤遇之,乃直揭直掀彼之基也。夫基一动,其势自危也,不击自毁也,以掤法取敌或言太极之技。此寓意亦是乘隙而入,使自身贵以气吞化,以心法御之;何方来,何方御之,其掤而直入其间,实掤法之精也,此掤法之要矣。 挤 者,夫挤者之法,贵在得势得利。夫挤者亦为应敌之良效矣,能以挤法拒敌于化形身骸之处,其中之真髓乃一机之争也。虽争不争,以无形之势,倚敌之骸,使敌不立泰山,而倾崩塌溃也。此挤者行功之用,乃一念之别尔,乘虚而入,挤而观示虚实,此挤之用也。 压 者,此示行功遇敌之势也,或云心法,压者抑...

老子三清大法(13)——玉清大法操修

图片
 老子三清大法(13)——玉清大法操修 摘自李兆生先生著作《老子三清大法》 玉清大法 太极运化呈有情,阴阳一物律相生。 初作大千三三数,化尽一物六六乘。 乾坤至哉传法相,动静如矣结玄形。 自从老祖演道妙,造化大千衍生灵。 【姿式】 取坐势,或取站立式,身求自然,坐直站稳,一任自然不可强牵。 目光平视,神光收敛,呼吸自然。 【结印参真】 将手抬起,掌心相对,一手在上,一手在下,置于胸腹前,两手如托抱球状。 此系按古人“胸藏八卦,怀抱太极”之意。两手可以交替位置。或遵师承之传。 【境界】 以太虚忘我始,太素有真,此真一之炁化形,演出太极八卦,两手如有物,两手感遂交通。以真一之气,发吾真元,以真元而感天地、万类、人我、时间、事物、玄机……等诸态,复而不用其极,守住不用,真知藏慧,不失老子遗教也。

九转八盘游龙掌(65)——玄鹰展翅

图片
 九转八盘游龙掌(65)——玄鹰展翅 摘自李兆生先生《太乙金编》上卷。 玄鹰展翅 名称: 玄鹰展翅 学名:玄鹰展翅 通假名:玄鹰展翅 名源归宗:武当太乙铁松派密乘专持铁翅神鹰之玄鹰展翅势。 【动作要领】 如图6-39所示,左腿站立,提右膝为提龙腿(左独立式),双手后扬,如苍鹰展翅扇击,又如苍鹰扑兔,欲落还张,感气脉回旋,以炼神意。可参见《真元宝笈·太乙混元球·大混元球奔腾法》。

禅诗百卷修行笔记(081)溪边流水石上峰 山间有松似盘龙

图片
  (八十一)溪边流水石上峰 山间有松势盘龙 【原文】 溪边流水石上峰 山间有松势盘龙 遥听禅钟醒尘世 谁知金鸣何处钟 师之梦游山中悟初禅诗句 李兆生 原诗文摘自《李兆生禅诗百卷翰墨真迹》  【笔记】 诗文如画卷一般慢慢展开。 有山有水,有石有松。 有流水的动,有石峰的静。 有山水的亘古,有劲松的生机。 有“石上峰”的稳重,有“势盘龙”的蓄力待发。 这幅画卷可以尽由读者去欣赏感应,是体会到如文字所描绘的风景,还是借代着种种隐喻深入内景修行,无可无不可。 “遥听禅钟醒尘世 谁知金鸣何处钟”,字义简单,但是其引申义却并不简单。 字面上可以理解为游山的旅客听到钟声而猜测来自哪里。 实际上从语注的“悟初禅”可以知道,此间并非是简单的描写山水,而是对内景修行和禅机的描写。 禅机发动之处,耐人寻味。可求亦不可求,求则不得,不求则必不得。 道法自然,梦醒不知归处。 从山水画卷跳跃到钟鸣何处,从视觉跳跃到听觉,如拈花一笑一般,跳出重围另辟奇境,跳出逻辑的纠缠而求那灵犀通透。 真如智慧不是自然光,也不是声音,不是眼睛看到的,也不是耳朵听到的。 这里用光和声都是一种借代。 “法镜交光六根成慧日,摩尼真境十地起祥云”。 慧日可以借六根而呈现,不只是眼根和耳根。 此刻山水松石随着钟声鸣起,豁然消散。正如静坐中遁入玄关的一霎那,试问前一刻的心思杂念何在? 是有是无?可以说是既有既无。 心中智慧之光朗照的时候,心得明,性有觉的时候,并不是没有了思维,没有了思想。 六祖曾以反问否定的方式来点明:“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 金钟响处禅机发,瞬间已完成身临其境的转换,场景已经由外观诗文景致转为内境参悟,此刻山水俱无,而余钟声独明。 此禅钟就是慧日,就是真如智慧。此钟声可唤醒梦中人,一如智慧可破万年愚。 “谁知金鸣何处钟”,此句可作为参禅之机。 首先的肯綮之处为,是“金钟鸣”,还是“金鸣钟”? 如果说是“谁知金钟何处鸣”,那么字面意思易懂:谁知道金钟在哪里被敲响。 但是“金鸣何处钟”作何解? 古禅诗有“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 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对来说,在这里诗文作者多少还是透露出了一丝玄机,慈悲后人以供追索。 “何处钟”就已经是在告诉读者,不要把精神耗在找“钟”在哪里这上边。 同时也隐喻了不要在修持“无我”的时候,再立出一个...

玉环桩相关——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动作·左揽雀尾(节选)

图片
 玉环桩相关——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动作·左揽雀尾(节选) 本章节摘引自李兆生先生著作《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 左揽雀尾 学名:揽雀尾。 俗名:揽雀尾(掤捋挤按)。 通假名:孔雀三势、混元四相、太极四手。 左揽雀尾是由右虎坐抱球、游龙分封、左掤右按、捋(两势)、呈现挤的身姿、挤(两势)、洗腕、含胸前掤势、双掌掤罩势、按等动作完成的。 【谱文】 将身右转退左足,混元球托左掌中。 上合右手平肩肘,前出左足运虎龙。 揽雀尾即太极拳掤捋挤按的运化。宗风又名此为【混元四相】,混元四相即掤捋挤按四法。概言混元四手,泛化而言太极四手。 按:武当宗风中有玉环桩,是混元四手的专修,读者可参阅《真元宝笈》及《中国循经太极拳基础教程》。 图 p78_1 图 7-1 右虎坐抱球,图 p78_2 图 7-2 游龙分封·混元锋 接前势如(图 7-1)。身体右转,屈右膝为虎坐步,同时左足尖收在右足侧。左手收回,掌心向上为托掌,右手掌心向下如扶按球状,抬肘于右肩平,上下掌心相对(参见野马分鬃)。此为【右虎坐抱球】。 继前动作如(图 7-2)。出左足向前迈一步,呈平足轻落状,此为虎踞势。右手接上势,为抱球势之上手,即抚球之势,左手起掤势。此动作姿势宗风谓之【游龙分封势】,又称为【混元锋】。其中微小变化,常被学人忽视,而失掉宗风脉传风格。 【谱文】 右手随势右下按,前掤左手齐肩胸。 十指前穿虚合掌,虎坐右翼捋要轻。 图 p79_1 图 7-3 左掤右按,图 p79_2 图 7-4a 捋(一) 继前动作如(图 7-3)。右手下按,左手前掤。“齐肩胸”,是说左手前掤的高度与位置。同时身姿前移由虎踞转为龙腾(参阅操演谱文“右手随势右下按,前掤左手齐肩胸”)。此为【左掤右按】。 继前动作如(图 7-4a)。此为捋的首势,左手由掤势变穿掌,顺势搭于对方左肘手小臂处。亦【搭手起捋势】。

老子三清大法(12)——玉清大法口诀

图片
 老子三清大法(12)——玉清大法口诀 摘自李兆生先生著作《老子三清大法》 玉清大法 太极运化呈有情,阴阳一物律相生。 初作大千三三数,化尽一物六六乘。 乾坤至哉传法相,动静如矣结玄形。 自从老祖演道妙,造化大千衍生灵。 【口诀】 玉清符度,渺渺晶丁。 灵宝至此,复登玉清。 浩浩真如,隐隐仙踪。 乾坤至哉,真玄始生。 【释密】 玉清之持,按传统的旧说,要行之符度,以期天地自然之态与宇宙自然相合,其中鸿蒙初每以生命的真晶出现,丁喻性命之壮,晶即指本体。故以灵宝天尊之神化出之。始有古人以此踏入三清之仙境。 这里之仙真内涵,古人是这样认识的,浩然之宇宙囊括无计的生命本体。人类的先天本性,是在寻访追涉神仙的途中涉到的。仙踪不可得,没有守真抱一,清虚寂然,达到呼吸至精的境地是不能波及到的。 天地就是这样产生的,宇宙中真正的玄奥妙化之理也是从这里剖示的。古人曾经以真玄二字喻示老子教化之哲识,而修真之法则是古人遵老子之说,诚化而为的。也可以说,易言之以理,修真务之以极,综而是三清次第中,生成万物的教化,事物自然之本原。 玉清大法易图参真 太极阐化 玉清炁相

九转八盘游龙掌(64)——登山对月

图片
  九转八盘游龙掌(64)——登山对月 摘自李兆生先生《太乙金编》上卷。 登山对月 名称: 登山对月 学名:登山对月 通假名:登山对月 【动作要领】 如图6-38所示,右腿站立,提左膝为提龙腿(右独立式),双手为锤上举于头顶,两锤相对,距约略宽于肩。

玉环桩相关——泛谈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的操修原则(节选)

图片
 玉环桩相关——泛谈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的操修原则(节选) 本章节摘引自李兆生先生著作《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 泛谈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的操修原则 经络理论产生于传统的修真,晋·天福年间《烟罗子朝真图》是世界上最早的人体内境解剖图,同时经络理论也是祖国传统医学的理论根基之一,乃至对于民族文化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张三丰祖师内丹玄化之后创太极内脉,并将这一雅俗共赏、无论对修真还是身体健康都有着神奇功效的太极拳贡献给社会,使其流传于世。气血的循经使操修之人在举手投足之际强身健体,陶冶性情。这正是太极拳能使锻炼者身体健康、益寿延年的真正原因。《灵枢·经脉》:“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谷(饮食)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饮食进入肠胃,水谷之气沿体内的脉络循行,温养全身,身体才能健康。三丰祖师将太极十三式作为武当对人类的贡献,流行于社会,“欲使天下众英豪颐(益)寿延年”。太极拳这一天人合一的产物,成为今天全民健身的运动项目,乃至作为健康、和平与文化的使者,波泛海内外。 ...... 因而太极拳重在拳意,并不局限于具体的套路。循经太极拳更是要实事求是,千万不能让自身气血的自然循行被死的套路所限制。传统学识中的天人合一观认为,自然界中的风寒暑湿燥火(六因),人情方面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作为内外之因都影响着人身的健康。人在大自然的影响之下,脏腑、经络在生理、病理上都存在着相应的关系。也就是说正值某一经的气血来潮时,相关的脏腑则必有应之。那么气血旺盛的对应时辰,则也相应于相关脏腑。《子午流注》等医学实践足可验之。太极操修是以手足相因的内脉来乘阴阳盈亏现象,以招术来完成内脉之循经,也可以说是手足相因的动作协调着内脉的循经。总而观之,太极内练的循经是通过动作来完成的,而动作的迟速、转换、轻重之虞都直接影响循经的阴阳平衡。学员在确有气血循经之前应该按照书中所介绍的动作要领来学习。 每个人都有其各自的特点,正宗太极拳每个式子有每个式子的锻炼目的,有的是三阳气脉先行,有的是三阴气脉领先,有的是六脉并行……。为师者(《师真篇》)一是“弘传统之法乳,哺化群生”,以行圣人之有教无类,二是“因人施教,授之以真”,即因人而异,以人为本。在具体锻炼中则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要细心体会,认真学习。就像传统武术器械一样,有人喜欢练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