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环桩相关——泛谈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的操修原则(节选)
玉环桩相关——泛谈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的操修原则(节选)
本章节摘引自李兆生先生著作《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
泛谈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的操修原则
经络理论产生于传统的修真,晋·天福年间《烟罗子朝真图》是世界上最早的人体内境解剖图,同时经络理论也是祖国传统医学的理论根基之一,乃至对于民族文化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张三丰祖师内丹玄化之后创太极内脉,并将这一雅俗共赏、无论对修真还是身体健康都有着神奇功效的太极拳贡献给社会,使其流传于世。气血的循经使操修之人在举手投足之际强身健体,陶冶性情。这正是太极拳能使锻炼者身体健康、益寿延年的真正原因。《灵枢·经脉》:“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谷(饮食)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饮食进入肠胃,水谷之气沿体内的脉络循行,温养全身,身体才能健康。三丰祖师将太极十三式作为武当对人类的贡献,流行于社会,“欲使天下众英豪颐(益)寿延年”。太极拳这一天人合一的产物,成为今天全民健身的运动项目,乃至作为健康、和平与文化的使者,波泛海内外。
......
因而太极拳重在拳意,并不局限于具体的套路。循经太极拳更是要实事求是,千万不能让自身气血的自然循行被死的套路所限制。传统学识中的天人合一观认为,自然界中的风寒暑湿燥火(六因),人情方面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作为内外之因都影响着人身的健康。人在大自然的影响之下,脏腑、经络在生理、病理上都存在着相应的关系。也就是说正值某一经的气血来潮时,相关的脏腑则必有应之。那么气血旺盛的对应时辰,则也相应于相关脏腑。《子午流注》等医学实践足可验之。太极操修是以手足相因的内脉来乘阴阳盈亏现象,以招术来完成内脉之循经,也可以说是手足相因的动作协调着内脉的循经。总而观之,太极内练的循经是通过动作来完成的,而动作的迟速、转换、轻重之虞都直接影响循经的阴阳平衡。学员在确有气血循经之前应该按照书中所介绍的动作要领来学习。
每个人都有其各自的特点,正宗太极拳每个式子有每个式子的锻炼目的,有的是三阳气脉先行,有的是三阴气脉领先,有的是六脉并行……。为师者(《师真篇》)一是“弘传统之法乳,哺化群生”,以行圣人之有教无类,二是“因人施教,授之以真”,即因人而异,以人为本。在具体锻炼中则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要细心体会,认真学习。就像传统武术器械一样,有人喜欢练剑,有人喜欢耍刀,有人喜欢舞大锤,各自有各自的情况。太极拳也是一样,有的学员练云手循经感受明显,有经脉循行的效果,练完后神清气爽。那就可以单独练云手,左进步、右进步、前进、后退都是云手,一个动作可以反复做,不必拘泥于套路;有的年轻学员血气方刚,就喜欢做循经太极拳的“太极四手”,即循经太极拳基础功“玉环桩”,那就可以成百上千次的练习。各人有各人的情况,各人有各人的喜好,三阴气脉迟速就应该多练习三阴气脉的式子,三阳气脉迟速就可以多练习三阳气脉的式子。总之,不能被套路所限制,也不应当被其所限制。因此无论是追求身体健康,还是习武强身,乃至传统修真,都可以从太极拳的锻炼中得到很大的收获。无论是儿童、青年、中老年人,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可以操演太极拳,并从中受益。
人体所有的气脉,十二正经,奇经八脉,阴维、阳维、阴跷、阳跷,浮络孙络,二十多部,形成了一个综合的人体生理结构网,这种网是处处相通的。古人认为“内景隧道,唯反观者,可照察之”,通过专修的锻炼方法,自己可以深悟其中的内涵,比如手太阴肺经。在中医理论中,在经络图里到两个手大指玄英穴就中止了。我们通过操演太极拳,让手太阴肺经通畅,首先会感受到呼吸顺畅。肺为五脏之华盖,肺脉可以开通百脉,肺主平衡,……。若以内丹为专修,演练金风吹脉时,经络血脉便会这么转或那么转。但是必须是有丹经武学基础,要精通人体二十部经络气脉道路之人,才会有这种深刻的体会。
汉字是天垂之象,写字和打拳,与练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汉字,古人称作“笔走龙蛇”,“笔走龙蛇”是说血脉像流泉那样,像瀑布那样,像行云一样。打太极拳速度快慢如行云流水。“行云流水”不只是动作悠缓,不能由始至终像机器一样,始终是一个速度转,没有快没有慢。乱云飞渡也是“行云”,“乱云飞渡”,速度非常快。瀑布也是流水,瀑布,刹那之间一泻千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水在池中微风起浪,一丝清风就可以振起一点波澜,稍稍地流出一点也是流水,它与瀑布的速度是不一样的。古人对“行云流水”已经概括得非常精练:有快有慢,有紧有缓,有刚有柔,有大有小,有宏观的有微观的,有微观看不到的,只能用心去感受。打太极拳的时候,写字的时候,都要如“行云流水”。王宗岳在《十三式行功歌诀》中写的清楚:“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费功夫贻叹息”。骨肉尚且为“臣”,何况套路?就像小学生学写字一样,开始的时候需要用田字格或是米字格的写字本,后来就不需要用了,当写草书时就是“乱云飞渡”,“驰神为迹”了。打太极拳贵在神意领先,每个人气血的流行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就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段,其气血流行的速度部位也都是不同的,这些在《子午流注》中叙述得很清楚。
所以说打太极拳不是走正步做团体操,不能“整齐化一”。动作要如行云流水,要因人而异,从实践当中体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际教学中许多学员通过操演循经太极拳,渐渐体会到了经络循行的含义,同时对太极拳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有了循经的学识内涵,就像有了一把尺子,虽然判别的程度有限,但至少可以以此来权衡什么是不对的,权衡哪些是欠缺的,从而努力向完整的方向去探索。相信他们在体会到“太极拳好”的同时,必能深味当年三丰祖师“欲使天下众英豪颐(益)寿延年”的内涵。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