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九月, 2024的博文

老子灵犀丹法•玄英篇(2)——先天祖气号玄英

图片
  玄英篇 摘自李兆生先生《老子三清大法》 举世华珍 先天祖气号玄英 修真之丹道,曾以聚炼真乾为专持之法,真乾者,纯阳之炁也,乃为祖气所化,祖气即先天之气,医家称之为肾元,丹道喻为坎宫真水。 人之性命生养皆以祖气为本,丹道之修亦是聚炼此炁,久聚呈真,元神交注,而示真乾。玄英者,乃祖气充养,积于后天之真,经过专持之行,覆使光彩焕发。玄英者,金丹种子也。玄者大道之隐意,英者指黄芽生出之命态。

海石图(9/24)——参差翰墨竹帘卷

图片
  海石图 摘自李兆生先生《海石图》手卷(西泠印社出版社) 双锋玄毫主大千 参差翰墨竹帘卷,数点星辰入冰心。 今我不写桑田迹,留此遗忘怕惊人。 正待天光存雪浪,发我神清梦魂真。 忆想神真留形象,万里江天独月轮。

禅诗百卷修行笔记(041)苦海无涯浪滔深 红尘之中少知音

图片
  (四十一)苦海无涯浪滔深 红尘之中少知音 【原文】 苦海无涯浪滔深 红尘之中少知音 回头是岸挽狂波 筏谕只渡念佛人 师言回头是岸偈 李兆生 【注】:道化贤良释化愚,修真丹事历尽千古缕迹不绝也。 原诗文摘自《李兆生禅诗百卷翰墨真迹》   【笔记】 “苦海无涯浪滔深”。离苦得乐,简单说是为了满足种种感觉器官的欲望,而他的根基还是源于动物性的生存需求。如果看不清这一点,就会被欲望带着走,奔波一生也没有终结。这个和有钱没钱没有关系。张朝阳坦述了他的钱多的几辈子也花不完,但是他那时候并不幸福,反而很痛苦。 怎么才能离苦,需要学习一些传统佛教中灭苦的内容,比如通过内观苦的生灭而了知无常印证涅槃。如果不能摆脱欲望的牢笼,就无法离苦。所以诗文中才有“浪滔深”的描写。 最简单层面的离苦可以说“追求快乐”就行,比如说有钱就好了,有快乐就不苦了。 其实不然。这就涉及到什么是自由的问题。被痛苦驱赶着和被快乐驱赶着都不是自由,都是随波逐流不能自己。 哲学家康德曾说:假如我们像动物一样,听从欲望,逃避痛苦,我们并不是真的自由,因为我们成了欲望和冲动的奴隶。我们不是在选择,而是在服从。 禅诗百首第三十一:“还原太虚本无形,无形无象见真哉”。 《庄子·大宗师》:“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聪明人活到一定年龄,都追求身体健康平平静静的生活。想透这件事很容易,只需要在医院的病床上躺一会,就什么都明白了。 只有有智慧的人才能够未雨绸缪,更早的开始思考欲望之外、健康之上的追求。 更有一些明心之人会将精力放在助人渡人上,放在如何帮助更多人离苦得乐上边。 在生死面前,世俗间什么欲望都不重要了。 人生有两种力量:顺则凡,逆则圣。也就是修真的良知和人生的惰性。 能够“回头”,逆向追求的人太少太少了。所以说“红尘之中少知音”。 “回头是岸挽狂波”,是比喻走上修真之路,而不再随波逐流,飘荡红尘,纵容自己的欲望。 “筏谕只渡念佛人”,“筏谕”比喻修行的道法,“念佛”并不单指净土宗的念佛,而是泛指修真。 “只渡”,表示条件。修行,这种无聊孤独的事情,谁逼都没戏,就得是心中那把火点燃了,自己心甘情愿了,才有机会接受到正宗的“筏谕”,才能看到自己的不足,才会坚持下去,才有希望。 回头是岸,放下骄傲。真要等到无常来临,才会跪到佛前么。 曾经一位亲友在时日...

少林武势玉环桩图谱(14)——洪炉点雪

图片
  少林武势玉环桩图谱 本章节摘引自李兆生先生著作《太乙金编》上卷。 渺渺大千隐神形,苍海洪波几回行。 周经三百六十数,踏破铁鞋成还注。 凌云渡上显真灵,大道始鉴有人成。 推开情网奔金鲤,插翅羽化万里程。 方悟真元得密法,摩天宝刹是祖庭。 无是于心出迷恍,一气冲霄演真情。 丁卯十月十五日 龙虎堂主人真阳制也 穗室存之 洪炉点雪 两掌遥对捧沙起,前足踏定后足提。 大趾肝经共脾经,上应大指证玄机。 肺源金经开元窍,内合真元显武艺。 拳脚迎随气血行,沿顺穴窍盘骨充。 “捧沙”,少林修真武学有捧沙掌之专修,雪山飞龙派(中原密)、峨嵋派……都有捧沙掌之专修。“后足提”,后脚跟抬起,足尖点地。“证”,手太阴肺与足太阴脾相表里。“元窍”,元气流通的穴道。“真元”,少林修真武学以培育元气为本。俗语云:“内炼一口气,外练筋骨皮。”禅宗有言:“以念止念,以心制心。”其观点是武学与禅机相融合的基础。“充”,补充,充盈(图3-72)。 周行日月十二经,昼夜阴阳运转行。 意注丹田运气血,方要行宗细审听。 此中大有玄妙处,乃是拳脚会禅功。 禅机通玄真智慧,操拳养气运五行。 “十二经”,医学泛指人体中六部阴经与六部阳经合成十二经。“行宗”,少林武学保健与修真有专修的内容。气血行经的实际感受要仔细地体会。“玄妙”,概指气血循经。“会”,交汇。“通玄”,指禅机悟彻本源的过程,会出现真如智慧,可以印证达到相当的层次。“运五行”,初期阶段内炼五脏与筋骨皮髓肉(可参阅祖国医学“五行学说”)(图3-73)。

老子灵犀丹法•玄英篇(1)——玄英篇总谱

图片
  玄英篇 摘自李兆生先生《老子三清大法》 玄妙 先天祖气号玄英,混元内敛识真灵。 含机渺渺虚无境,元阳冲动混元宫。 一阳之初聚神火,先天后天欲辨清。 神姿巍然中宫座,默默含机运神工。 先天震动施真火,藏炉入鼎火符烹。 后天冲举亦分明,三火腾光神须清。 玉笛横斜灵龟缩,倒转神华入壶中。 文武火候随诀用,未授真诀妄施功。 家在龙山松水

海石图(8/24)——笔墨难追当年貌

图片
  海石图 摘自李兆生先生《海石图》手卷(西泠印社出版社) 山泉洒禾圃,旦星明海岳 笔墨难追当年貌,流光不见百丈泉。 今我挥毫偶写之,千石万面记犹真。 重开素卷感神真,细笔勾画朗岩魂。 有谁能解其中意,起看明月正藏辉。

少林武势玉环桩图谱(13)——金顶沉锋

图片
  少林武势玉环桩图谱 本章节摘引自李兆生先生著作《太乙金编》上卷。 金顶沉锋 忽然蹲身伏下势,虎踞坎水守源头。 下沉金锋朝元顶,内缠足踵顺经循。 “蹲身”,其实是蹲腿。“坎水守源头”,此动作以保全人身元气,肾为先天之本。“朝元顶”,泛传于社会之《修真图》中云:“精气合神,逐末返本;儒释与道,异流同源。”武学进入修真阶段的专业用语。“足踵”,脚后跟(图3-71)。

老子灵犀丹法•真种篇(8)——真种篇结尾

图片
  真种篇 摘自李兆生先生《老子三清大法》 神兵武库 当年得道在灵山,武当门中将法参。 挥毫始见大千月,悟妙初识三界宽。 节录真元玉瑞篇 武当铁松十三代李兆生记 真种篇 虚无混沌育元气,玄牝之中产真玄。 神息若一长持之,久聚自然出光团。 返观慧照见本心,明悟清虚守此田。 真种渺渺隐现出,阳关途上法要全。 隐隐仙机不可失,纳入神炉细精研。 参真惟有此玄机,化为道妙万古传。 夫前文概略总纲,此文详言真种子出现。是以神思定虑,清虚慧照,神息若一。由聚炁而生光,真元日充而萌发震动,起动龙雷之火,势举冲霄之验,大道非常,隐在仙机之中。仙家如田家,先以种栽仙种为初行之持。黄芽为丹始,玄光初启,此际一习尚费精研。此阶段即是真元产灵光之时。由气而升华,转化为光,真种黄芽,白雪散华之内景也。故此先天动态,生化真境,玄密之工矣。此为《真种篇》。

海石图(7/24)——化为玄石流千里

图片
  海石图 摘自李兆生先生《海石图》手卷(西泠印社出版社) 化为玄石流千里,云涛海卷形象真。 遥想女娲补天处,留此神石聚金乾。 我恐流砂去复来,桑海又化几千年。

禅诗百卷修行笔记(040)看山寻径数里程 渺渺白云绕青松

图片
  (四十)看山寻径数里程 渺渺白云绕青松 【原文】 看山寻径数里程 渺渺白云绕青松 惊世只听禅钟响 何处流泉似钟声 游九华山 李兆生 原诗文摘自《李兆生禅诗百卷翰墨真迹》   【笔记】 “看山寻径数里程”,经典和先贤无数,但是毕竟都已经远去,总给人以遥不可及、无从下手的感觉。 “看山”是在比喻前贤,“寻径”为上下求索,“数里程”表示终究还有宗风传承不绝,缕迹如丝。向上之路并未断绝。 “渺渺白云绕青松”,这一句则是形容修行者自身的内景,有志者事竟成,“青松”喻生机,白云为内景所见。白云青松同时也比喻了性命双修的重要性。 “惊世只听禅钟响”,又回到了对传承的描述,警世禅钟为师传宗风。“只听”,也是在强调求法勿要贪。 “人身难得今已得,大道难明今已明。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何处流泉似钟声”,则再次回到修行者自身,流泉心音为自修内证。“似钟声”恰好表示了一代一代宗风传承的完整性和严谨性。千百年前师尊法祖先哲圣贤的“钟声”和现如今的“钟声”是一脉相承无有差别的。 “何处”说明这里描述的并不是作者自己,而是描述宗风育就下的一代传人的风采。 诗文借风景而喻人、喻传承。多个场景在对比当中同时融入到短短的四句诗中,可见作者于禅机已经到了信手拈来的程度。 比喻了自古以来的传承,指点了当今学子的内景修炼重点,强调了宗风完整而不绝,鞭策了学人向宗风靠拢的信心。 诗文中其他比喻在前边若干诗文中已经略有接触,“流泉心音”则是一个新颖的内容。 这里先用《庄子·人世间》 “心斋”中所述做个比较。 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无听之以心”,此心为识神,所以后文中有“心斋”之说。此句是说不要使用后天识神、主观意识。 “而听之以气”,此气为元神,觉知,觉察。“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心止于符”,符,伏,服也,静也,止也。 “唯道集虚”,虚,守真一抱虚静,虚,太虚,玄关也。 “虚者心斋”,心斋,心之闭关也。人闭关是杜绝了外来的扰动。心的闭关杜绝了来自眼耳鼻舌身意的扰动。 心斋而后应当发现,并没有一个识神,一个心可以被独立出来。 心斋而后,六根清净,无心可得,无关可闭,终归于虚。 所以“唯道集虚”了,佛家说:缘起性空。 ...

少林武势玉环桩图谱(12)——倒提金枪

图片
  少林武势玉环桩图谱 本章节摘引自李兆生先生著作《太乙金编》上卷。 悬双毫驰双剑一粒丹沙 倒提金枪 龙姿身形再转换,天王托塔掩迎头。 后手岂是金枪手,倒打丹田命即休。 龙身大步应身形,身手到处脚要收。 “掩迎头”,概指托掌,上护于头;少林武学天王托塔有两式:1. 双手上托于头。2.单手托护于头,此式为单托掌。“金枪手”:1. 刁接缠拿之手;2.掌,就是下按之掌。“要收”,避免龙身大步,向前进步,步子迈得过大,失去重心。不是物理的重心,是功夫锻炼后自我的承受力(图3-70)。

老子灵犀丹法•真种篇(7)——参真惟有此玄机,化为道妙万古传

图片
  真种篇 摘自李兆生先生《老子三清大法》 庐藏宗风宝典 壬申九月北京 参真惟有此玄机 此句泛指修真之持,要掌握火候。不可造次,玄机者,一举而振,难以运用。故先要洞知其详,临用时心地踏实,故参真之必要,当为重视之。 化为道妙万古传 千古往来者,丹砂也矣,道妙有常,时人难以悟之,惟见其中细节太多者,不是精恒丈夫难入此途。故金丹一事,虽万古流传,成真者稀也哉。若能把握玄机,运用自如,可为道妙有成也矣。

海石图(6/24)——鸿荒万古说经年

图片
海石图 摘自李兆生先生《海石图》手卷(西泠印社出版社) 镇宅 鸿荒万古说经年,几度天光得安闲。 惊沙化作白云飞,流水冰结紫金团。 千载寒光成大漠,三昧神火融玉坛。

少林武势玉环桩图谱(11)——铁马弯弓

图片
  少林武势玉环桩图谱 本章节摘引自李兆生先生著作《太乙金编》上卷。 双毫同挥是布衣 铁马弯弓 回身雕手将敌掳,擒拿封闭此中机。 自由龙身换虎步,铁马弯弓正披靡。 “封闭”,封住自己门户,闭住他人手脚。“铁马弯弓”,得其真传者所向披靡(图3-68)。 弯弓盘马展招势,分筋挫骨藏就里。 龙姿闪身法象成,龙身大步气血催。 前横金肘撞心窝,横撑袭击打胃口。 “展”,大舒大展的招式。“就里”,其中的意思。“法象成”,少林武学要以威猛、正直的形象降伏敌人。“气血”,概指武学以人身气血为基础。“催”,概指循环,就是意到、气到、力到。“金肘”,现在泛化于俗,演此招为窝心肘,也叫黑虎点心肘,以拳来击为黑虎掏心。“横撑”,单锋排山掌(见前注)(图3-69)。

老子灵犀丹法•真种篇(6)——隐隐仙机不可失,纳入神炉细精研

图片
  真种篇 摘自李兆生先生《老子三清大法》 金砂玄符两相宜,莫使阴阳竞高低。 统来易象通太古,一轮月华照西夷。 真阳 隐隐仙机不可失 真气发动,进入内景循经之过程,日积月累,值此一际,勿念勿急,听之任之,依法行持,以执印来调节。千万不可造次,更不可胡乱为之。此际关系重大,决定后来的成功。故古人以“隐隐仙机不可失”谕之。 纳入神炉细精研 待真炁萌发而动,执印法来调节气脉之流程,文武两工,偏一不可,守住玄机,将其纳入丹炉,以神相注意,元神慧照,慢慢地运用文武火候,段造金丹。细精研之意,是指丹砂一道,以神思相感通。

海石图(5/24)——曾将笔墨说当年

图片
  海石图手卷 摘自李兆生先生《海石图》手卷(西泠印社出版社) 龙门云波 元光 曾将笔墨说当年,风雨流砂造物全。 不是先贤留真卷,荣光大甲岂可怜。 摩天最高宣斧迹,苍海洪波沉珠弦。 石封旧事金珊瑚,云浮新域铁墨函。 通元神砂存法本,一炁达化紫极前。 己卯十月初四于南宁 李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