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诗百卷修行笔记(086)降龙伏虎自无双 佛旨宣处见金刚
(八十六)降龙伏虎自无双 佛旨宣处见金刚
【原文】
降龙伏虎自无双 佛旨宣处见金刚 灵山留下经三卷 尽在心宫顶上藏 忆师所传老祖飞龙宗金刚伏虎势并密示金刚琢大手印习之李兆生并记
原诗文摘自《李兆生禅诗百卷翰墨真迹》

【笔记】
“降龙伏虎自无双”,字面上就是在形容少林传承中“以武入禅”的尚武精神,有降龙伏虎之威力。 当然在修真领域,龙虎还有着诸多的隐意。 随着三教融合,龙虎的比喻在释道中经常出现。 佛家中有降龙罗汉和伏虎罗汉的描述,道家的青龙白虎占四象之二。 在修真内景中,龙虎也有其特殊的含义。
龙代表神意,虎代表气血。 龙在脏器上为肝,在方位属东方木性。 虎在脏器上为肺,在方位属西方金性。 龙虎大丹说是修炼的时候要把肝脏和肺脏要进行调和,自己的神意、气血做到完整的交合。 这是从龙虎交合的理论。
龙在方位上东方甲乙木,木生火在心。 虎在方位上西方庚辛金,金生水在肾。 如此四行在中央戊己土(后天脾胃)的调和之下,形成五气归元。 五脏当中每个部位的元气都要去体会感知,“五行推出真元始”。 这是从五行角度来讲述的筑基理论。
龙为肝属木,木旺生心火。 虎为肺属金,金旺生肾水。 心火是中田的气,肾水是下田的水。 心火和肾水产生水火既济,而结成圣胎。 这是修真图里边水火既济的理论。
降龙伏虎,用龙虎说明了龙虎大丹的实质,也用“降”和“伏”比喻了修成龙虎大丹的艰辛和困难。在丹经上有这么一句:“唯有混元难结成”。 这些理论都是有具体的实际功法支撑的,绝不是空想意念实现的。 空想只能导致出偏,走火入魔。 “顺则凡,逆则圣”,肾水充足以后如何外泄出偏,这就毋庸多言了。 心火盛如果不能使之下降,就会心火上炎。 心火上炎灼烧的结果不是向外咄咄逼人,将自己的神思漫撒得处处都是,就是烧脑内耗。 王重阳祖师明示“初得小慧,悦而多辩,神气漏世,无灵光润身”。 很多抑郁患者,表面看是想得太多心思太重,或者像西医说的那样体内激素失衡导致种种。 实质上是体内的精气神没有归入正道,走向了岔路:出偏了。 这股火、这个外泄力量没有流向他应该去的地方,没有走水火既济的道路。 而是流向了岔路,对外是磨耗别人,对内就是磋磨自己。 磨耗自己的这个力量本身是好的,但是用力的方向错了。 这点上西医的分析是对的:不是矫情,而是真的病了。 从修真上讲,是真气出偏了。
从“佛旨宣处”到“灵山留下”,既可以说是在描述传承,也可以说是对内景的引导和比喻。 金刚用以描述一种无坚不摧、无可摧破的特性,常用来比喻很多物象。 有形容武器强横刚猛的,如“金刚杵”。 有比喻功法殊胜法理高渺的,如“金刚乘”“金刚禅”。 有比喻本领高强法力无边的,如“金刚力士”“密迹金刚”。 有比喻本性不可摧毁坚固无比,地位无比高贵的,如“金刚心”“金刚经”“金刚上师”。 也有以此来比喻自身以及元神的,如“金刚以火炼,烈火产真形”。
三教融合之后,很多理论和名词都得以互通。 金刚琢乃道祖超然物外之灵气,但是在少林老祖飞龙宗又被用为金刚琢大手印的传承而命名。
心宫,“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预示着修行首先要修心。 钻出五彩,月映千江。 从古至今各家对《西游记》有诸多的解释和剖析,这里只取其中一个侧面来体会。 “灵台方寸山”是自己的心,是初心,是小我,是修行之初。 灵台指心,只在“方寸”之间,面积不大。 孙悟空没有守住这个方寸之心,所以引发出后边的一系列造作,而被压在五行山下。 继而走向真正的修行之路:走向灵山。
从灵台到灵山,可以理解为在修心上,从小我走向大我,从有我的方寸之间走向无我的自由空间的旅程。 在实修上,却可以把“灵山留下经三卷”理解为三花聚顶。 心藏神。从心到巅顶,既是识神蜕变的过程,也是元神成长的道路,换言之也是自我完善成长的历程。 佛家是通过金刚功夫达到心宫灌顶的,而道家是利用神水冲霄来实现的。 两者在路途上略有差异,但是结果是一致的。都是要达到纯阳之质。
修人道是修炼自己的身体,要使身体的阴阳气脉相和,使五脏坚实,以图长生久视。 修仙道是修纯阳。 传统佛家走的是阳刚的路线,所以留下《少林密传精绝洗髓金经升阳震动三界玄天大法》(参见《真元宝笈》)。 道家则是内丹各种炼丹术。 九脉合真后将修真的过程化为三个大的阶段:一是登顶;二是行圣;三是步霄。 在炼体筑基,聚气充形,炼气修脉,龙雷起火,进而水火既济之后,体内的阳气进一步升华,丹田的精气神凝成的这个球体向上一气冲腾,也就是古人说的冲霄。 登顶就是指元气灌到头顶,向上升腾升到最高巅顶,神水冲霄。
前文已述,这些理论和修行次第都是有具体的实际功法支撑的,绝不能空想,不能以意领气,否则必然会导致出偏。 诗文谈修心,但是在注语中却提到了金刚伏虎势和金刚琢大手印这两个修命的桩功。 尤其是金刚琢一法,更是老年人风烛残年之时不可或缺的积液生精法门的核心功法。 可以理解这是在论述修心之后,从另一个侧面揭示了如何从修命的桩功升华到修性的心宫的过程。 也是再次强调了无师不成道,修命也罢,修性也罢,都不是在网上查查资料,回家反复琢磨之后,按图索骥就能成功的。 修行有着严谨详细的脉络轨迹,每一步都有确定的验证标识,需要脚踏实地地去践行。 如文中所说,从金刚伏虎势和金刚琢大手印的桩功中入手修持,就是一条脉传完备的修心之路。 修行不是比拼谁在擂台上最厉害,也不是看看谁的知识多,更不是比在我是人非的辩论中谁能赢。 修性有性宫的标志,修命有命宫的标志。 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龙虎大丹,缺了龙还是缺了虎,都不可能成就大丹。 水火既济,少了水或是少了火,都是出偏走火。
“灵山留下经三卷 尽在心宫顶上藏”,如果把“灵山”和“心宫顶上”理解为脑部巅顶,那么“经三卷”就是元精元气元神三花聚集的内景。
所藏为何物? 可以理解为传承、乃至神传。 如果从内景修证的角度看,所藏之“物”,非《修真图》所绘之“元命真人”莫属,佛家称之为“佛子”“法身”是也。
【引文】
《真元宝笈》(参见《真元宝笈》简介)
少林密传精绝洗髓金经升阳震动三界玄天大法
(简言少林洗髓金经升阳震气大法) 老祖山巅造化精,周轮三华显玄通。 自窥至极凌霄法,布注玄光十万英。 惟有金波映妙道,融有摩尼展元功。 少林从此授绝艺,洗髓升阳号金经。 首将大妙隐玄机,禅堂寂守悟此宗。 此宗当年起无极,动静静动百脉通。 元空真境自灵空,灵动元阳集元精。 龙雷一振起海底,万倾波中明月升。 通天一关震至极,九龙山上火焚宫。 熊熊烈火随风滚,威威猛猛似雷轰。 惊倒山僧千万众,超然疯癫三两更。 龙雷火烧玄天脊,甘雨润泽六阳宫。 飞身自举难合俗,荒园醉卧人人惊。 顿觉神光目四射,结聚真炁乾元生。 一脉冲霄动寰宇,振荡大千百脉冲。 通天直举金阙地,还元自悟宝刹城。 百脉神中金光起,三阳火里玄华生。 玲珑塔藏佛世界,玲珑佛塔泛九重。 灵虚神光超百脉,通天途上节节冲。 一层一塔佛九势,二十四度天阙城。 返观内照摩尼海,心意震荡紫极宫。 冲霄至节神人动,灵台宝阁见华生。 百脉光中佛世界,廿四天堂现玲珑。 节节塔塔金华隐,塔塔节节玄光增。 大喝一声狮子吼,震开浑天万千重。 冲霄一持奔海底,法音动彻天阙城。 元功自举呈玄象,人我洞天见佛生。
青龙:指东方肝魂木性,其色青。金·王重阳《金关玉锁诀》:“肝为木。假名为青龙。”“青龙者。是肝之炁也。”唐·张果《太上九要心印妙经》“魂者,以应东方甲乙木,谓之青龙。”清·刘一明《无根树解》:“青龙属东方木,喻真性也。” 唐·施肩吾《钟吕传道集》的注释较为明确:“在象为青龙,在方为甲乙,在物为木,在时为春,在道为仁,在卦为震,在人身五脏之内为肝。”
白虎:指西方肺魄金情,其色白。梁丘子《黄庭讲解》:“皓,白也,西方金之色。”金·王重阳《金关玉锁诀》:“白虎者,是肺之炁也。” 唐·张果《太上九要心印妙经》:“魄者,以应西方庚辛金,谓之白虎。”清·刘一明《无根树解》:“白虎属西方金,喻真情也。” 唐·施肩吾《钟吕传道集》曰:“在象为白虎,在方为庚辛,在物为金,在时为秋,在道为义,在卦为兑,在人身五脏之内为肺。”
【金刚】金刚者,金气育化与天罡所会。冲合天心,人身震动以示金气为用,故有神真之力,藏真演道,刚柔两体。柔者乃先天一气所感,晃金绳也矣。刚者与天地通灵,与道合真,袖金圈也,又名金刚琢。金刚琢乃道祖超然物外之灵气,是先天真水而耀日光,发生金气而呈形者。故通达真慧,乃见金刚。
1992-07 混元球讲座
金钱和生命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同等价值,人嘎嘣~死了。不是嘎嘣死了,慢悠悠地死了。然后这钱也不是他的了。可是这个积液生精法就能延长他的生命,让他的金钱还有作用。那么来说,这积液生精法,我问他这个拿金砖金元宝盖起来的大楼,大家说哪个值钱呐。…… 积液生精法是风烛残年的时候,修真练的。…… 过早就告诉大家,大家不以为然。一说“这个,这个,这我也知道”。没有价值,在什么时候有价值呢?确实来到了风烛残年,一来一回一来一回这就成了。…… 积液生精法是把人身体当中的津液,经过调整,纳入丹田,放这个瓷瓶子里边,这个瓷瓶子里面的水为什么这么厉害。这个就是《西游记》那故事里面,那个南海大士,插柳条的那个瓶子。…… 就说这金刚琢代替了这个瓷瓶,金刚琢是什么,金刚琢是练功夫,一个指印。是给大家讲的万印衡真里边,13028个指印当中的一个。用这个金刚琢和这个瓶子,人就可以把人的津液纳入到身体当中,使这种液体积多了以后,积液生精。但是具体积,有一个办法,就是这口水啊,嚼一嚼就咽下去。“活”,把它分解来看,千口水,千口水能活,怪不得前些年,连喝凉水就是,也是一种疗法。千口水,这千口水从哪来的?再分析分析,舌头边上的水,再分析分析这个水,一二三,这是宇宙当中的三才之水。能把三才之水纳入这个瓷瓶当中,要用金刚琢的指印,才可以达到积液生精法。你看,不是都跟大家说了吗。积液生精法就交代到这,没事让大家先锻炼锻炼,扣齿生津,这是积液生精法的基础。 积液生精法,讲的故事,这个意思是啥呢,就是说大家现在,在这条中轴线上,三个阶段,大家都在这两个阶段,第三个阶段谁也没到这。所以别急,就在这两个阶段,没跳入第三阶段的时候,很好练功夫,很好修真,千万不要等到进入第三阶段的时候,在金砖铺地,再来买这个积液生精法。这大家懂了吧。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