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三清大法(15)——太虚呈象 太清气相

 老子三清大法(15)——太虚呈象 太清气相

摘自李兆生先生著作《老子三清大法》


太虚呈象 太清气相



此太虚图

“太虚者,太极也,太极本无极,故曰太虚。天元纪大论曰:太虚廖廓,肇基化元。此之谓也。”(《类经图翼》)

夫太虚之势,乃示之自然是一虚形之整体也。故以“太虚呈象”示之,象即气化,“太虚即气解”。北宋张载言:“所谓气也者,非待其郁蒸,凝聚接相目而后知之;苟健顺,动止,浩然,湛言之得言,皆可名之象尔。然则象若无气,指何为象?”

此为宇宙自然中之先天一炁也。夫先天一气育孕真一之命蒂。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或宇宙本体生态的一种活动力很强的物质,是极其精微的物质。故此以象形之为太虚。

太清者,喻以风,宇宙中的生命,道家演化这个世界的神化人物,即“道德天尊”。古人喻自然、天地、本体乃道德所化之。“所以万物之气皆天地,合之而为一天地;天地之气即万物,散之而为万天地。”(《类经图翼》)“由是观之,则太虚之初,廓然无象,自无而有,生化肇焉,化生于一,是名太极,太极动静而阴阳分。”(《类经图翼》)

金溪胡为高题“三官庙”联云:

极定道宗,太极原从无极。
元为善长,三元统会一元。

故太虚者,象也。太虚者境也。太虚者先天也。兹太清气相,乃元炁所化先天太虚之境也。夫人天同易,天之为之,人亦为之,极定道宗,道以三清言,太清者境,先天一炁也。然人以太清入境,启先天清寂之趣,得先天之一炁耳。故道演宗风。

入太虚境,得先天炁,始有太清入体,尽太虚之势,形以迹变,理以人通。故“九脉合真”后留有“太虚合道”之持。以斯运化修真,“百川汇处擎天柱,万劫无移大地根。”势自我坐在虚无的太空中,自身在太虚中得到静化。“太虚合道”即“真元”专修之持。记下谱文参考。

“浩渺曾经锁大千,周注阴阳造统元。”

老子太清之隐,则有精深玄奥之处。详言在“太虚合道”的内容里介绍,因这属于师承专习之密,不好再叙。希读者谅之。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老子三清大法(4)——三清说隐

禅诗百卷修行笔记(074)天降瑞蔼紫云生 九年面壁始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