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诗百卷修行笔记(073)天魂地魄日月齐 虎啸龙吟鬼神惊

 

(七十三)天魂地魄日月齐 虎啸龙吟鬼神惊

【原文】

天魂地魄日月齐 虎啸龙吟鬼神惊
自祖开真演大道 浑然一处乘精工

初祖达摩开宗而化群迷
李兆生

【注】:修真丹道中以神为龙,以意为虎。在身中以气为龙,以血为虎。脏器肝为龙,肺为虎。卦象中以东为震龙,以西为兑虎。水火丹道中以心宫离火为龙,以坎宫真水肾气为虎。龙虎大丹专持此做。丹道初步以心肾水火两脏往来,继之,以离龙中之真阴交注在坎虎之真阳里,两者合为作用,是为丹矣。武林旧习,内家功夫精湛者,内以丹道持之,外应武法演之,以龙腾虎跃出之,佐以虎啸龙吟之内功。此处概达摩所传武禅以武演道矣。

原诗文摘自《李兆生禅诗百卷翰墨真迹》

 


【笔记】

自古修炼金丹,必然离不开龙虎,阴阳,性命,水火。 《老子三清大法》演:“以太虚入道,身心尽浸虚无,无有尘杂扰之,无有情欲缠之,自然心肾相交水火两脏往来。此太虚为法”, 而后又言:“言太极阐化之法,乃道之有本末也。道启于先天,发之后天,以后天之功,而历尽先天之妙,大道同工矣。” 无论是动功还是静功,深入而后必然是性命双修。 无论是由太虚入手,还是由太极入手,都要返回先天,性命双修。不存在偏颇的可能。 或者说,由性功入手,可以自然引发命功的修行。由心火下降开始,神清,在寂静中,肾水自然上升而成水火既济。 由命功入手,更是离不开炼体炼气修脉修光的直途。

菩提达摩在南北朝时将佛教禅宗带入中国,为中国禅宗之开创者,被尊称为达摩祖师。 原本道家重命功,佛家重性功,但是九脉合真以后,性命双修已成定论,三教之间也相互融合,体现在卦象上,五行,三才,两仪具有其表象。 武禅以武演道,引入了道家古老且朴素的易理卦象,阐述性功慧化之途。 武林自古就有言祖不言师的习俗,这一习俗也体现在了禅宗武学上。 自古在道家的传承上托名于老子的论著汗牛充栋,其实也体现了这一习俗。 后来的论著不但没有堕了法祖的风范,而且发扬光大了古老的传承。在传习的法门上不断丰富,不断地适应了各个时代的变迁。 儒家所言“笔墨当随时代”,佛家的“随顺众生”,易经的变易与不易的统一,也都从各自侧面和角度描述了古老的传承在亘古不变与永恒的变化之间的完美统一。

原著中的自注已经叙述得非常详实,尽述宗风之以武演道。 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 练筋骨皮髓肉,既是锻炼了肉身,也为下一步的炼气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炼气到修脉,“初步以心肾水火两脏往来”,“继之,以离龙中之真阴交注在坎虎之真阳里,两者合为作用”。 “浑然一处乘精工”,体现了一脉真谕的精真之处。 九脉合真以后,一脉真谕将乙庚化金作为定论,“何曾神意冲太乙,不用丁甲结丙庚”,修“金气朝元”。 但是原理还是要从“五气朝元”这里开始讲。

《修真图》里给大家讲了东方震为雷,西方兑为宅。东方的甲乙木,西方的庚辛金。东方的震,西方的兑,东方的龙,西方的虎,《丹经》里讲“两者捉来令死斗,化成一块紫金霜”。就是说把金气和东方震为雷的阳气聚在一起形成一块紫金霜就是金丹。

“浑然一处”是指元阴元阳结为混元。 修炼循经,初期的层次是循十二正经,而在高深以后,则是循在丹脉。 十二正经分阴阳,归统于任督,经分阴阳,气亦分阴阳。 龙虎大丹原本在丹经中是指肝为龙肺为虎,但是后来逐渐向神意上靠,向水火丹道上靠。《太乙修真元明密持大法》中引用《性命圭旨》:“《圭旨》有火龙水虎之说。或曰:离日为汞中有己土强名曰龙。坎月为铅中有戊土强名曰虎。” 元阴元阳结为混元以后,则是行气于先天真脉之中,这是高级的循经。



【引文】

《老子三清大法》概言“三清”、融道于斯

夫论修真,太虚乃静化身心之用也。以太虚入境而持之,故有守真抱一之效。行先天自然之律。得修真秘示也。以太虚入道,身心尽浸虚无,无有尘杂扰之,无有情欲缠之,自然心肾相交水火两脏往来。此太虚为法,是不言法而独言境,真以境现,法自然寓藏在内。由兹而入,执法诀而依造化,法用天然,自然水火融而天地转,真气循而周天行。乃法用良规,不知有规之律。似鱼在水中,不知其水然。但“高处不胜寒”,法用太虚道演精良,惟学者涉途难入。未有师承之诀,恐不能入之。此太虚法,古人曾言此太上法也,太上法清表无为,而时人多以有为而用。不能以无为见,是太上高玄,俗者所未及之处。唱道真言喻之“俗情未断,而仙胎岂结”。实是此中机也。复大道尽藏于此。故古人又云:大道不可直言。 夫论大道复出天地,元始生形,自持本元,丹家谓之“先天一粒真种子”。由太虚而入,得先天真华,注入鼎炉。持之符诀,以道现之内外,发之有形。乃以无形之根,发于有形之妙化,乃此古传之“大德直隐密示”。然先天留有真种子,与道合真,与天地齐,与日月辉,何曾真灵不昧。道有仙踪,道由自然生,迹由自然隐,故天地造物以华,华即先天,物即后天。一气所化,历尽先天后天。皆赖此“先天一粒真种子”矣。种由先天生,法由后天悟,先天乃真如元性,出自真元一气,而灵性隐之,入笠道妙,自然现增。始自一粒真华,天真即发,故园月良,是道之境也矣。

《真元宝笈》太乙混元功原谱注释

万般形骸从中化,诸法真髓因此工。 真元修真法之传统修持中,先以元阴元阳合为混元,复而再行开合之道。则是蟾游之术,顿然理法的层次。或可说,先以阴阳气化入手,使阴阳二气交注而结为混元球,即混元功的行扭亏为盈。继而再行阴阳之法,复之开合,“混元化散元始之形”,达到“出神入化”之地。开创后来诸种行功的造艺,在太乙萌动之初,复而专修,即是“诸法众妙”,“十地圆通”的施术显真了。 演法大千显真妙,惟有混元难结成。 古人认为在修真气化的行功中,可以演示展现诸种的功能。在浩然的世界上,展示出真实的感受。其中最为主要的关键,则是阴阳交注的初形。玄珠一粒,元明一颗。因此炼到混元功中的“结形”,这层次是比较困难的。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老子三清大法(4)——三清说隐

禅诗百卷修行笔记(074)天降瑞蔼紫云生 九年面壁始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