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诗百卷修行笔记(072)天风海涛舞金龙 龙舞涛起浪腾空

 

(七十二)天风海涛舞金龙 龙舞涛起浪腾空

【原文】

天风海涛舞金龙 龙舞涛起浪腾空
腾空每见宝珠华 龙飞惊滔驾天风

禅机慧化之境难以言之故诗
李兆生

原诗文摘自《李兆生禅诗百卷翰墨真迹》

 


【笔记】

这段诗文描写的是一系列的内景修行之路,即禅机慧化之境。 从碧海潮腾到金气朝元。 修行之初以培育丹田最为重要,丹田气海有多种别称,其中以气论,是因为其不成实质,难以把捉。以风论,是因为其灵动活泼。以海论,是因为丹田纳肾水,以喻其功力深厚。 与肢体相论,气海是先天,传统称之为来自父精母血,有生生造化之能。 从元神,从仙道而论,气海是后天,其中的“真阳”,“水中金”才是先天。 所以说,龙代表纯阳喻生机,以金喻金丹永固,喻肺脉,喻光色。海中之金龙,是“坎中真阳水中金”,后天中的一点先天灵性、先天真种子。

“龙舞涛起浪腾空”,是说在培元筑基之后,丹田气海充盈,先天真种子开始生发。 这里以“龙舞”来比喻真种子的生长壮大。以气海的震动来比喻元气在体内蠢蠢欲动之势。 修行之人以武入道,总觉得身上有使不完的力气,气催形动。 这里并不是用后天的意念做驱使,而是内有其真,外显其形。 前两句诗文形容内景中生机勃勃,有序而不乱,其中以金龙为主,气海为基。 无论是有作还是无为,修持到一定阶段当有龙雷震动之验。 就像烧水一样,水烧到开锅时,必然会有沸腾冒泡等现象。

诗文中用“涛起”“浪腾空”来描述震动,用“腾空”来描述量变到质变那一刻的冲腾而起。 “每见”,这里就可以看出这种冲腾不是恒在的,这里可见实修的效验。 是一坐中多次出现,还是每天多次出现,亦或者一个月、一年中出现多次,或者还是说在众多学人中能有多人出现? 这些如果没有实修实证都是无法回答的。当然也是谈玄论道时相互印证的标准之一。 “宝珠华”是说龙雷震动而后,金龙出水而放光明。在这个修行阶段当有光华出现,所以喻之为宝珠。

“龙飞惊滔驾天风”,龙腾而后向上飞起。炼精化气,气海化天风,冲腾而上。是龙,亦是气。 密宗喻之为昆达利尼蛇在脊柱向上喷火。 龙雷震动,一气冲腾开坦道,有“龙”,有“驾”,说明“有轨如循,合流有度”。 这是最正宗的太乙循经,与自发动功,与意念周天不可同日而语。

四句诗文如画卷一般描绘出修行的总纲。从丹田筑基之前的潜龙勿用,到九五龙腾,势取飞龙在天。 每句诗文都映照出一副精准的修真内景图。 “慧化之境难以言之”,言辞总是难以精准的描述出内景的真实义趣。以诗代画,以画代境,以境而转精神,更容易把这种令人神往的力量描绘出来以载脉传。 常有人问,李先生不在了,还能从哪里得到“真种子”。 先生生前最后亲身扶持的道场:北京丹经武学培训中心有真种子,先生倾尽心血育就的弟子学人中有真种子,先生“欲写春山遍人间”留下的诸多著作中有真种子。当然,这《禅诗百卷》中也有真种子隐藏其中,静待有缘。 《阴符经》:“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此天地之机缘恒在,但是千百年来欲因此而悟道证入慧化之境,却是难之又难。 “难以言之”,不光是指难以描述,同时也是说机缘难得,玄机一闪而过。此机过即失,再遇不知期。 当年先生在武当山授课数次,学人有无数的机会去问询、求道。现如今,斯人已去,这等机缘了然不在。

后补: “天风海涛舞金龙”中“风海涛舞金”都有连丝不断,有波涛连绵不断的意境。



【引文】

丹经武学培训中心 2025年“五一”节真元养生训练营

北京市循经太极拳培训中心是由国学大师、太乙铁松派十三代掌门李兆生先生亲自创办的,中心成立于2002年11月29日,常年对丹经武学、循经太极拳等系列内容进行函授、面授。由追随李兆生先生多年的老弟子执教,理法并传,并承诺凡是参加过函授和面授班的学人,均可享受终生答疑。无论男女老少,有无基础,只要品行端正,皆可报名参加学习。

《太乙金编》

修真概指修持真元之气,是探索和研究体内之元气、生命与自然界、宇宙万物之关系,通过培元筑基和立命固本,感受真元之气,或曰修整真正的自我。其过程是炼气、修脉、内景三类同执。传统内功修持中的培元固本,入手是走“逆则圣”的路子,这种内脉的循行与传统医学记载不同,是反方向的修持法。子午流注是医学不是修真。医学是“顺则凡”,两者截然不同。达摩祖师一苇渡江,逆流而上,表现了功力功能,也就是道力,这是一种隐喻。医学上的三阴经是从头到手,三阳经是从手到头,这是经络自然运转的路线,而传统内功中手三阴从手到头,手三阳从头到手,这是丹道运转路线。

《修真图》提出“性命长存日月光”,练功要采日月、阴阳之气,把宇宙的太和之气、日月之气采到体内来,元气沿轨道循行,聚气丹田。先人曾讲:“宇宙之间,凡气化之物,不得金气无以坚强。”(《类经图翼》)如何采集宇宙中的五行之气,是《修真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专修内容。具体可通过修持元明功采集天地之气,进而达到真气发动,“一气冲腾开坦道”,进到微循环、子午周天或先天真脉。当然,必须功夫达到一定次第时才有领悟,并不是所谓以意念做导引的修持法,而是真正使体态产生结构上的变化。修真先修墙补屋、筑基、调十二正经,而后采金星之气、五行之气,五脏坚实,人才能长寿。“返观慧照布五行”,这是《修真精要》中的专论。

当体内元气充实后产生“太乙气化冲壬督,三流合出阴跷库”。这是真正的冲关和周天,也叫做一气冲腾。它有两种循环的路线:一种是子午周天,法轮循彻;另一种是道家先天真脉(佛家叫中脉)。走真脉的意境是通天彻地,这又引出人体内的循环路线即“太乙循经”(动功中的大练形)。“太”者大也。“乙”为阴阳之流变也,也指太极图中的阴阳分界线。(又说:“太乙”为青帝,即指蛇。太乙是术语,太乙即言易,易为通语,易即《周易》之哲理。)传统内功修持达到太乙循经时,就会产生公转和自转(它相当于天体的公转和自转),达到动静如一,阴阳相济。气化状态下,使人的心理和生理处于最佳状态。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老子三清大法(4)——三清说隐

禅诗百卷修行笔记(074)天降瑞蔼紫云生 九年面壁始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