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环桩相关——《天轮地煞图》(节选)
玉环桩相关——《天轮地煞图》(节选)
本章节摘引自李兆生先生著作《太乙金编》下卷
《天轮地煞图》中主画二位人物,右侧看五分像貌似胡人,左侧看七分像貌似华人。二人均以武林形神示之。右者左足在前,右足在后呈行姿(乃玉环桩中双虚步),左者双腿屈蹲姿,二人足下呈有水浪,二人足隐水中,约水面在踝之上下。
夫《天轮地煞图》右侧人物腰际下处有三穴,按《督阳玉照图》所示则为下轮三穴,即中为命门,左右各一穴为命宫,此三穴为人身至宝真穴,也是武林旧传“圣人留下三点红”之传。
《难经·三十九难》曰:“命门者,精神之所舍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其气与肾通。”
《难经·三十六难》曰:“肾两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命门者,诸神精之所舍,原气之所系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
“命门者,下丹田精气出飞之处也。……命门其气与肾通。……譬以耳目一也,而左明于右;手足一也,而右强于左。而命门为阳气之根。命门一者,坎中之奇也。是命门总主乎两肾,而两肾皆属于命门。故命门者,为水火之府,为阴阳之宅,为精气之海,为死生之窍。若命门亏损,则五藏六腑皆失所恃,而阴阳病变无所不至。”(《类经附翼》)
“命门属肾,生气之原。……两肾之中,名曰命门。命门居两肾之中……命门之少火,即肾间动气,是为生气之原也。”(《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
夫论丹田,《修真图》中“坎中真阳”之句,指人体内真元肾水,泛指“坎中真金”、“海底明月”,人身中之至宝也。丹田系真元气海,周身之经脉,日夜循彻,周而复始,皆以丹田为归处。夫内功之持,皆待周身气脉周流而后,百脉畅通,而行施功专持之法。行功毕,且需将全身之气收敛纳入气海,谓之归元。
“水为三才之祖,精乃元气之根”。大凡修真炼气之家,均以丹田为之气海,故有“气沉丹田”之说,然元气存至丹田,谓之气海。“气沉丹田”本来是一种层次的感受和传统行持中的感觉。真气始能收敛而后方可以沉下丹田。“气沉丹田”是经过一定的修持才有的感受。俗人不懂这个过程,甚至某些大家学者在传授功夫时,一开始就要求气沉丹田,试问初学的人,连气是什么都没有体会,怎么能会沉下丹田?此即如妇人育子一般,没有怀胎受孕之人焉能体会胎育之动?气沉丹田亦是如此,只有把持宗风之人,言传身教,让后学得以感受气机收敛,然后始有沉下丹田的初步感觉,继之,又经时历学再有哪些内感,方称做气沉丹田,这才不失良师之责任。又,气沉丹田是一种感受体会,很难以文字描述。笔者这样交待,恐怕是语言过硬了,还是在行功中体悟吧!
医宗大哲张介宾《类经附翼·求正录》亦言:“道家以先天真一之炁藏乎此,为九还七返之基,故名之曰丹田。医家以冲任之脉盛于此,则月事以时下,故名之曰血室。叶文叔曰:‘人受生之初,在胞胎之内,随母呼吸,受气而成,及乎生下,一点元灵之气,聚于脐下,自为呼吸,气之呼接乎天根,气之吸接乎地根,凡人之生,唯气为先,故又名为气海’。”“肾脏藏精之府也。肾脏者,主先天真一之气,北门锁钥之司也。而其所以为锁钥者,正赖命门之闭固,蓄坎中之真阳,以为一身生化之原也。此命门与肾,本同一气。道经谓此当上下左右之中,其位象极,名为丹田”。
海底阴跷穴,本是生精要地,壬督之下鹊桥。海底则为坎宫,水之源也,位于前后阴之间,故医家又名之为会阴,会阴又为阴之至极。海底即会阴,丹田为气海,丹田之元气为肾水,坎宫真水,肾水真元气海之谓。内景交注而经的脉流,真气行太乙气化时,冲壬督三脉合流,沉下会阴,一气冲关通督,而行周天,入修真之途。三阴海底如有底漏,真元即损,修真难行,丹道无期也。故凡持修真谨防此患。封住海底,即止住底漏。海底即会阴,会阴一封,三阴皆闭,复事修真,行之气化,真元之气可以上腾气化也。道家称会阴穴为八脉之总根,此窍上通泥丸,下达涌泉,真气聚散皆以此窍为转移。
《真元修真》中之金龙三势开通八脉法谱云: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