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丹力入书(6)——气功书法的生命 1/2
以丹力入书
摘自李兆生先生《翰墨缘》
气功书法的生命
书法的生命,从有了文字以后,是在文字和绘画的中间过渡所生成的。书法艺术也担任起调节人类生命和精神的重担。书法艺术饱含了人类经验性的再创造,也是人类自我的写真,由于抽象的自我印象,产生了真正的艺术生命,书法艺术随时代而焕新。
历史的遗痕,人类的进步,几千年古文化中的“修真”思潮,波及了神州大地,历代各有面目,形成了系列的“修真”整体。书法艺术也因修真潮水阳光的孕育,渐渐形成了一种天然的灵态,这就是气功书法的生命。“修真”是古人自我的鞭策激励的行动,为修整真正的自我所做的系列努力。从对自然界万物的观察,渐而“起居有时”,“合于数术”,知道人身中的“火种”,是体内的元气推动着生命,元气是生命的动力。真元气化以后天的手段来涵养本源,找到了人类自我净化、统一、修持的修真之路。
古人认为,修真是人类生命的归宿,解决人生的生死问题,修真是超出常态,是人类本体的结构再合成过程,是使心理,生理处于最佳的状态。修真的终极目的是什么境地,当然是个另外的课题,修真毕竟是前人修整自我留下来的唯一的路。气书本身则是修真者书,当然,是以内功作书,按原意应该称作“真”书,是修真者挥毫的书作,简喻“真书”。若用“真书”一词会令人感到费解,而以“气功书法”名之,可便于人们理解,但在意义上实际是不妥当之词。究竟以何用语来命名,目前也有一定困难,因为真书一词离人们的认识毕竟有一段距离。古人没有为此命名,也可能是由于这个缘故吧!
常人之书,若要进入“通会之际”,尚需通过较长的时期或可达到。而在这个过程中势必要付出相当的代价。虽然说是陶冶性情,畅达本真,但要学好书法,没有一定的努力是不可能的,那的确是需要辛劳的耕耘。在这较长的岁月中,一些意志薄弱者是不能坚持的,对一些身心欠佳的人来说也有一定的困难。不言书法的学习,就是以单纯写字来讲,人们往往有这样的感觉,就是写字的右手发热,左手发凉,久而久之,这种状态不益于人的身心。又如写字的时间久了,头脑有倦疲感觉,有视力减退之感。缺少体态锻炼的人,单以书法写字欲以达到身心的良态是有一定困难的。而气功的书作,真书的书写过程则不同了。由于内功的作用,以气运身,力注毫端,周身的气血得到平衡的调节,不是单一的写字劳动,而是恰恰如意的练功过程,或者说,写字就是练功。这样一来,就没有不利于身心的种种流弊了。当然这仅是初步的体会。
如果能以较深层次的行功,进入书作的创造体态,那无疑是一次很好的超常态的“神游”。这样的书作肯定是真品。这一切均取决于功力,功力的层次不同,直接影响赏心,因此说功力和赏心是成比例的。功力的书作基础不同,赏心也不同。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书作是适应所有人的目标的。功力赏心都是具多层次的。功力的深化,会对书作的“通会之际”的体会,有更深的感受。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