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诗百卷修行笔记(055)日卷竹帘退回身 夜挂竹帘见性真
(五十五)日卷竹帘退回身 夜挂竹帘见性真
【原文】
日卷竹帘退回身 夜挂竹帘见性真 坐寂不知岁月久 空中长明月一轮 题老僧坐寂图轴诗庚辰大雪 李兆生
原诗文摘自《李兆生禅诗百卷翰墨真迹》
【笔记】
竹帘可做眼帘的比喻意来理解。白天睁眼,夜晚闭眼。 且不说竹的字形与双目都带有成双的共同点,“卷”字和“挂”的意味也极其写真。 白天睁眼,是一种主动性的动作,对应“卷”,也是主动的动作。 晚上闭目,是一种回归自然的放松,对应“挂”,也是对应了竹帘平时最松弛的状态。 “退回身”意味收敛心神而不外弛。 《白鹤真人飞鸣图》中有修炼神光,将神光凝聚成颗粒的功法。 “见性真”为返观内视而现内景。
这里边有一层更深的禅机,是谁卷的竹帘,谁退回身,又是谁挂的竹帘,谁见性真? 佛家禅机“念佛的是谁”,这里就要问“退回身”的是谁? 如果说用“我”来作为前边问题的回答,那么再继续追问:如果不退回身会怎么样? 神光外驰之际,谁是我?“身”是我,还是外驰的神光是我? 在反复的诵读中自然会出现一种引人入境的代入感,进而闪现出无尽的禅机。
这里边引出两外两点感受。 一个是书作本身的神韵。 书作中的“坐”字,神似一老僧打坐的样子。双手持诀入境,在身前形成一个圆弧状。 “岁月”的“月”字,有一种凝重的感觉。而“明月”的“月”字,却显得轻灵。 不在于墨的轻重,而是字形,结体,以及书作时的心境,合在一起,驰神为迹,使得字的神韵不同。 诗文的意境有引领人心神的作用,如果是眼睛凝神于书作之上,效果会更加明显。
还有一点感受就是关于练功是睁眼还是闭眼的问题。 睁眼炼神,闭目养神。诗文作者在以前的讲课中也讲到过这个事情。(1991年,金气朝元讲座)
站桩的时候要睁开眼睛。完全闭上的时候一定要在坐功和卧功的时候完全闭上。 传统的功夫,是凡站桩功,只要两个脚站在地上,是不许可完全闭上眼睛。完全闭上就会出现昏沉、出现气机错乱,也就是社会流行功法里头有好多的,只要站在那里就发功,闭上眼睛,不用发功也产生这种动触现象。 因为闭上眼睛以后啊,身体就失去了常态的平衡,所以就会动起来。 这种闭上眼睛发功的动触现象呢,是人身体当中有一种结构在起作用,不是什么功夫。 就像打太极拳一样,也不要求闭上眼睛。太极拳,目光不是看手,不然的话,打完拳以后晕头转向。 眼睛的神应该看虚空处,就是:“实处就法,虚处藏神”。 在手脚所照顾不到的地方,用眼睛去照顾,这才能保持周身一家,保持自己身体当中的九宫完整。 记得老师曾严厉地叮嘱:“大家注意练功夫千万不要闭眼睛,闭眼睛是什么功夫呢?是卧功闭眼睛。”
前两句诗文即是对修行状态的描述,也是对修行方法的描述。 换言之,如果能做到日夜如此修行,就有“见性真”的可能。 后两句诗文更是细致的描述了这一点。
“坐寂不知岁月久,空中长明月一轮” “寂”不仅是外在的身体保持安静不动,更主要的是内在的心绪要平静,而不是念头翻涌,是要入静,入境,入寂,入定。 在这种修持下,经年累月持之以恒,会产生内动,会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修行专业术语是“水撞金轮”。
憨山大师偈:“静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 欲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 《宋·薛道光·丹髓歌之三》:“昔日遇师亲口诀,只要凝神入气穴,以精化气气养神,炼作黄芽与白雪。” 黄芽白雪乃元气化光而示出光明之相。 《老子三清大法》“化出真华示真乾”
龙虎交宫之地可以产化真乾。又谓之真华,真华者,丹砂也,玄珠也。“真乾”乃纯阳之象。“真华”者,黄芽白雪,放光毫也哉。又谓真砂出于太虚境地。此言丹砂之成就也。
静极生光,就如同诗文中描述的那样:“空中长明月一轮”。 显然这个“空中”并不是平时睁眼望天的那个“空中”,而是内景中的太虚之地。 宋代化禅师:“翠竹黄花非外境,白云明月露全真”。更是点明了,此不但“非外境”,而且这个才是“露全真”。 此内景中的所见才是修炼中的“真”。 严格来说“空中长明”与“月一轮”还可以分成不同的修行阶段,有待于行者自修自证。
【引文】
《真元宝笈》 《真元宝笈》简介
元阳并起三花涌
离火纳入金庭,体内三元连中,启动真元循经注脉,使丹源性海渐而阳显化形。所以于修真中,元阳之气的震动,自然而悬举三花于真顶。
复显玄光在神瞳
古传内功丹法,以先元真水上注贯于二目,以练神为工。专修法则之中有此真传,即演于武林中之为炼神光法,如“太乙双虹桩”。密传之法,则是取离火凡火为用,与自身中先天肾水相合,水壮元功,或专习目光犀利,融于内密行功慧剑修持法,使瞳中秋水深沉望之无涯。此皆内景内功瞳光上乘之术,较之观动观微之法,当有别之。内功修持中,取离火注入自身,潜行于真水之宫。上行真注。直上真脉,而后此息直从目中瞳孔射出,最有妙用,是修炼神光的密法,对视力衰者极有效。是古人以玄光上注二目的内功修持法。
《真元宝笈》
弥天架彩
由松静的体态,两手展动,“偏沉则随”的气机萌动,自然两臂掤起(图2-104),阳气由足至腿,沿脊背上行合于腕部的掤撩摔挂之含机。清阳的潜气上举,进而带动足三阴经之气循胸胁上注臂内侧手三阴经,亦在此际合机于掌腕间。胸腹的舒伸,调整了内脏的络系。体内的潜流气机则振动上升以应双臂之导引。壬脉的导通使气注阳极(图2-105),与肾水升腾相合。打开天目的关窍,神光外注与目力合一。随两手下按的力量越大,二目冲贯气机外注的感觉越强(图2-106)。神光的锻炼伴随气血的交通形成内外交注的循环,视野前方出现的光点即是阳气升华的光化颗粒,在内景中喻为飞鸿。目送飞鸿体现了精气神三品在修真中的共同运化,在层次上超越俗习,一方面调理阴阳脉道,顺理成章;同时三宝的运化,逆运玄机,以开真境。
《中国传统丹经武学文集》卷四
金丹第二转的时候,必须是用一指樱红。也就是第一函功谱,《雪山莲花密持概谱》,里边转轮九顶当中的一指樱红。要用一指樱红来确认金丹第二转。
祖师法传峨嵋山,樱红一指照大千。 灵台山顶留印记,归来沉下海中间。 功课如期辛勤求,日夜两更费精研。 日照樱红雪山高,夜看灵砂海浪翻。 这是拓片,是多少钱也买不到的,里边记载了丹成九转图,图转九成丹,《修真图里》里密持的宗传的一些秘密,什么是秘密呢,就是不能展现到桌面上的东西,是自己内敛的东西。转轮九顶当中,告诉大家在移炉换鼎的时候要移到这个位置。
灵台山顶留印记,归来沉下海中间。灵台山就是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须菩提祖师住的那个地方,从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回来的时候,归来沉下海中间。那么话又说回来,坎中真阳水中金,那么,海不扬波,在门那儿挂了一个小轴,里边写着“海不扬波”。就是说,从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归来的时候,要把颅腔当中的点子向下降,降落在丹田中。归来沉下海中间,怎么沉下来,办专修班。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