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转八盘游龙掌(10)——魁星戏斗·动作4 获取链接 Facebook X Pinterest 电子邮件 其他应用 十二月 25, 2024 九转八盘游龙掌摘自李兆生先生《太乙金编》上卷。接上势,身体右移,震踏移足,右足下落踏于中宫之环缘处,左足收至右脚内侧,复向左侧蹬出,行截脚闭腿之法,呈外桩截脚。此移步换形,内外桩截脚交替行之,气机往复转换,以体会阴阳气脉之左进右出,右进左出,内功缠经有度。如图6-4(c)所示。 获取链接 Facebook X Pinterest 电子邮件 其他应用 评论
老子三清大法(4)——三清说隐 六月 05, 2025 老子三清大法(4)——三清说隐 摘自李兆生先生著作《老子三清大法》 三清说隐 时老子授于后世有清静法门,演于修真,是为“动静如一”之数术。以证老子“逍遥无为,与真合德”之态。老子曾以道德五千而注后世,缘领紫气,弘之玄宗,始道妙演至今朝,古之贤者云:“真人出世,星精下斗,龙德在躬,鹤发垂首,青牛已驾,紫气光浮,玄门洞启,神化潜流。”(《老氏碑》)老子抱虚守静,故演于后来之“太虚合道”之教外别有遗传。以先天之物象,演化玄功。自然合于道妙以示三清之秘示。明·九脉合真,道演宗风,隐迹江湖之尊,曾以武而形之于兹,事故大道演曾经,遗有真元固炁之法,延源亦真,至今,尚有宗风演秘。真元者,一炁也,元始开真,大道仰至极。旧曰:“开天收元归灵之效,尽由宗风势之,大道尽然乎。” 老子以三清析览一炁,以尽先天之意,“乘金轮以治世,悬玉镜而照尘。”密授金门之事,开万世之宗风,大道始于自然,以自然而为基,登堂入室而入金门修持,一炁呈真,道演真玄,以金轮法象隐之江湖,金门悬鉴,法镜交光,启道心以照人,升玉鉴而含真。故人神气化,始复有“一气化三清”之示。老子“苞元神化”“密与神通”超然达化,神游物外。兹有修真之清虚、太乙、天罡诸持遗之后世。时人何曾审也。古人修真有道乃续老子之风耳。 老子“自太极权舆,上元开辟,举天维而悬日月,横地角而载山河。”博演其道,浩渺自然,天地同之久,乾坤示良真,至乎此,大道至极乎。如此,大道天人同持,一炁惊天,一炁通地,一炁兴万物,自然之妙有,天地示宗风。如此始有“国学斯术”见。前贤又言“一消一息之精灵,上生下生之气侯”。留有老子遗宗本脉,示之后世,畅然道学。“用之治身则神清志静,用之治国则反朴还淳。”“既而练物表,卷迹方外,蜺裳鹤架,往来紫府。金浆玉酒,燕衎清都。”(《老氏碑·道家金石略》)概而言之,修真乃势老子元始之真种而续,大道同源,“参日月之光华,与天地而始终。”老子三清之持乃玄化一炁之妙有,演示大道,故老子为真者祖,事九五师。演于道妙,使人以此持之,玄化一炁,转入造化,时尽天地之态,自然之事故,妙隐其中,大道证同元,三清尽一统,大道同持之。故有乘虹高架之举,万乘证统元。夫先天一炁施于造化,得之良久,始见至真也矣。 老子自上元开辟,太极示物,造化先天,使天地间诸物腾然,众灵演妙,此际乃太极繁衍天下,诸宗并驰,何止一时曾有尽,留下千载云烟。老子以一炁化为三... 阅读全文
十二月 22, 2023 练功与睁眼 本期内容选编自李兆生先生“内景专修”讲座。 - 问题 有学员问,练功的时候是睁眼还是闭眼? - 坐功闭眼 因为站着练功和坐着练功是两个不同的层次。坐功和站桩气在体内循环不一样。坐功的时候,自己的神要收敛在内。正常人站着的时候眼睛是睁开的,坐着的时候把眼睛闭上。闭上眼睛把神光向内收,这是坐功静坐,闭上眼睛练藏神。 - 站桩睁眼 如果说站桩的时候,睁开眼睛,神是神光内收,视而不见。视而不见这一步非常难做,睁开眼睛以后呢保持一定的姿势,体内当中的气呢就产生一种流动,进入到气化状态,也就是说一练功,那个劲儿呢就出现了,出现了练功的那个感受。这个过程,眼睛虽然是睁开的,但是要达到视而不见,最好是留一丝光线,静坐的时候呢,把眼睛全闭上,但是功夫练到一定的层次,眼睛还需要睁开。 - 睁开眼睛运神光 闭上眼呢是练藏神,睁开眼睛就是练运神光的过程。眼睛在站桩的时候完全睁开,眼睛向前方,眼睛的神光无限远,向远方无边无际地看去,看的时候觉得自己的眼睛里边像根棍子一样就出来了。这是体内的气。但是能走多远,距离多远,完全靠自己的功能,不要求一下子看多远,能看多远看多远。就像举重一样,自己试一试能举多重举多重。如果说不是这样,就容易出现偏差。这神光外注的时候,在运神光神光外注的时候,外注所到视物的点,也就是视物的焦点,说再远已经觉得自己视力达不到了。这个点是什么呢?气功术语把他叫做“目送飞鸿”。就是自己的眼睛看东西逐渐逐渐越来越远越来越远,停止在一个地方,再向前看不到了,或者说再向前自己觉得太吃力了。这样的时候呢,就不要达到吃力的状态。要达到中和,再向前看觉得困难了,就不看了。怎么办呢?眼睛向前看,看到一定的点,这个点静止了,不要向前看了,这个焦点就是“飞鸿”它落的位置。飞鸿就是一种鸟,古人把自己的神光的那一个点,向前动触的这一个点,这个逐渐逐渐向前跳跃的这个神光的,神光的这个未稍比喻成飞鸿。然后再从那一点逐渐逐渐再回来,再飞回来。目送飞鸿要把它送出去,还要飞回来。这个是炼神光,练一种特殊的功能所必须练的专修功。 - 练飞剑首先练目送飞鸿 《武当》有一篇文章说武当剑,李景林的徒弟黄元秀,有一寸半这么大的两颗飞剑。这两颗剑锋利无比,是前代武当的神剑祖师传下来的,传给李景林,李景林就跟黄元秀说:我这一生当中南征北战,戎马生涯,没有机会去练这个功,说我把这东西传给你,待于以后有知道它的妙... 阅读全文
禅诗百卷修行笔记(074)天降瑞蔼紫云生 九年面壁始竟成 五月 17, 2025 (七十四)天降瑞蔼紫云生 九年面壁始竟成 【原文】 天降瑞蔼紫云生 九年面壁始竟成 当年祖师已飞升 空留石谒乘古风 少室山空留达摩洞使后人仰望宗风 真阳 原诗文摘自《李兆生禅诗百卷翰墨真迹》 【笔记】 自古修行以紫气为尊,古有“紫气东来三万里,函关初度五千年”彰显老子紫气东来。后又有丹经之祖紫阳真人作《悟真篇》。 修行内景之光以白光为纯净,以紫光为尊贵。 照射紫极 是指丹光成就,直身人天。紫极:即紫霞贯彻之地。照射紫极,概指事仙真之成就者,自身丹华光芒可以透过尘埃。闪闪华光穿射摩天,与真境之紫气相感通。古之紫气东来之典,后来步宗风演修真之成就者,亦为登顶行圣,与圣真相通,自持丹华可雷射当年紫气初生之地。 “天降瑞蔼紫云生”,是以紫气初生来比喻内景修行有成,彼时已有开悟之姿。 文中的“降”和“生”,用的是楹联中相互对仗的太极文体,以文观意,借外缘而引动自身内在的运动。 诗文首先是描述了修持和内景,其次,在比喻了修持中依靠他力与依靠自力之间关系的同时,也隐隐喻示了自古传承师徒相续不断的因果延绵之意。 “九年面壁始竟成”,这里引用了达摩祖师东渡后,隐居在少林,面壁九年后才出来传法的故事。 祖师亦有九年面壁,这九年面壁到底是在做什么,这是值得深思的。 《修真图箓》中有“丹成九转”九个次第的详细描述。“一转之丹”为元晶,玄珠。泛称之为丹,亦未尝不可。 “三转之丹”即有玄形、真我、神胎出现。但是九转之后,此真我才能“踏出玄宫”得自在。 “丹”和“金丹”等这些词汇已经在数百年得流传中被泛化了,已经失去了严谨的定义。 从社会流行气功中把腹内的热气团称为丹,到“九转之丹”元神飞举,都被称为“丹”。 其真实含义已经是天壤之别了。 修行没有止境,修禅宗的人通过参禅,明心见性开悟以后,再接续往下修,叫悟后起修。 《中国太极拳统真大典》言,“真气升华出现光,才是修真起步”。 炼气修脉,要先聚敛真气,有循经现象,后形成循经迹象,然后才有“神火烧炼金晶集”。 修行中偶然一见某种异象,并不罕见,年轻时惊鸿一瞥的特殊感受很多人也都经历过,都能娓娓道来一二。 但是“曾经某次”,“偶尔一见”和“信手拈来”是完全不同的层次。 古人云:“静中工夫十分,动中绕有一分;动中工夫十分,睡梦中只有一分;睡梦中工夫有十分,八苦交煎,生死临头,又只有一分。” “九年... 阅读全文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