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文荟萃(09/14)——少林禅宗法蒂老祖飞龙派玉环桩概谱 2/2 获取链接 Facebook X Pinterest 电子邮件 其他应用 十一月 22, 2024 少林禅宗法蒂老祖飞龙派玉环桩概谱本章节摘引自李兆生先生著作《太乙金编》上卷,《〈武当修真密笈〉诠编密录注本》,《龙真草字帖》。 少林武法艺惊人,神勇功夫天下闻。拳脚起处人丧胆,刀枪落时命难存。达摩老祖面壁参,九载功成宣佛门。夜练拳脚趁星斗,日拜佛祖颂经文。开拳量步立身姿,一脚提起双掌轮。两掌上扬魁星斗,貌似罗汉扬天神。大吼一声落步下,双锋斩法紧逼人。回身双掌分阴阳,铁马弯弓正扬尊。拥身头打难遮架,倒提金枪手闭门。蹲身急取搜刀势,金顶神锋夺人魂。起身独站提龙腿,洪炉点雪运双轮。浑然疾发丹田力,豁舞双掌独立存。内藏金锋外截脚,进步虎蹴紧栖身。双锋掌式分变化,身手合力气升沉。上前闪后凭拳脚,天下武艺尊少林。功夫有成费精研,匡扶正义护佛门。武当天龙神剑龙形大草第九代武当太乙铁松派第十三代少林老祖飞龙脉第廿六代李兆生 著文壬午年三月刊真壬午年八月装函 获取链接 Facebook X Pinterest 电子邮件 其他应用 评论
武当功法说密(3/4)——武当功法修炼层次 一月 26, 2024 武当功法修炼层次 本章节摘引李兆生先生著作《真元宝笈》。 功法可分为五种修炼层次 筑基功 :主要是行气、培元、顺筋、强骨等。养气壮元,培元固本。以利培育真气,使之充实,为筑基功。 必修功 :于修真中,必须俱有特定功能的功法,列为必修之功课,如“修墙补屋法”,是修持中不可缺少之功。 专修功 :即通过专科特技的行修所达到的特种次第。为专修功法。如“服气餐霞法”列为修真之专修课。 精进功 :即修持达到相应的地步,自己独立炼习修持的上乘功法,不同阶段有不同之次第。 归一功 :此为修真中最后阶段的功法,古为“系大乘高妙的进一步的特修次第。此也为最高次第的行持法门,亦是内功中之高超者所习。 功法简介: 筑基功 :此为基础功法,古人喻之为百日筑基,以宣合气血,如“六部初功”适合于初步习功之人锻炼。活动关节,畅通四肢百骸,振动气机,以助气血周流,按周天炼习,增快运动周期,增强频律,增进饮食,给武技奠定基础。 如“太乙元明功”,古人喻修真之士,必备之功,乃夺天地之造化,侵日月之玄机,以天阳地阴之太合元气,来充实自身元阳,振荡真元,以期修真之为用。 如“小炼形”,此法为诸功之必备之基础,无论诸家行持,皆须以专法专则,达到使自身中之主要关窍,通达畅之,以利真气循经,以促太乙气化之流行。斯“小炼形”作用非小。 必修功 :此必修次第,即为必备之功课,“修真”要术,不可以缺之功课也,所以列为必修者。 如“寒山内功七式”是专程调节“十二正经”及“壬督”的阴阳周注。使之平和,未有偏差失衡,是内功专修者,达到畅通经络,培育先天元气以至脏腑的锻炼,使身心得到本质的改变,亦是内家炼真养气的途径。 如“修墙补屋法”,此为“修真”之士必修之次第,古人喻之,欲行修真,先宜修墙补屋,将自身之命基色形,维持修补,使之命性同执,故其法列为必修法则。 专修功 :此阶段炼习,为专修法,是以特种手段,以达到特种次第,故为专修功,如:“太乙玄阳功”,“如意真宝环”,“太乙金钢蟾”,乃壮真聚力之法。 如“油锤贯顶”、“老君托碑”、“铁板桥”、“金钟罩”,此近于“现代硬气功”。如“太乙金锋指”,“登萍渡水”,“蟾月图”等皆列为专修次第。为武林中之重手法,轻功,软功,合于丹法,运以武法者,是改变骨筋皮肉脏腑的内载素质,是武林中颇为重要的行功。 精进功 、 归一功 :此阶段行功,非同他法。 非本门者,不可轻示,故此二功... 阅读全文
禅诗百卷修行笔记(077)为证般若入禅林 诗言禅堂花木深 六月 07, 2025 (七十七)为证般若入禅林 诗言禅堂花木深 【原文】 为证般若入禅林 诗言禅堂花木深 如今禅堂花俊秀 几时佛前悟全真 观弟子众多均为佛子善士欣然以诗记之 庚辰大雪题红螺寺诗 李兆生 【注】:近二十年笔者广播宗风以来,法无定法,惟有弘仁以慈而阐道。 原诗文摘自《李兆生禅诗百卷翰墨真迹》 【笔记】 “般若”在这里指智慧,“证般若”用来比喻修行达到了较高的层次。 “禅林”用来比喻数千年来积累下来的万乘功法,也借指步入佛学的修习。 佛经以浩瀚著称,以“如是我闻”而闻名的佛经难以数计。 在古代普通人一辈子也接触不到几本佛经,现代人敲敲键盘就能阅读到全本的《大藏经》。 如果再加上无数佛门祖师先贤的论著和文章,可以说是穷极一生也难窥全貌。 所以诗文借用一句唐代的五言绝句来做了比喻:“禅堂花木深”。 这里也同时以“禅堂”来喻指参修佛法,以“花木深”来喻指有很多学人弟子都参修佛法。 诗文作者李兆生先生在八九年出山之际,展示到社会上的身份是武当太乙铁松派第十三代掌门,而同时也是龙虎堂主人,一脉真谕的传人。 不能简单地说武当派是道家。武当的开山祖师张三丰是“翻少林而创武当”,“得佛之大,得道之微,得儒之极”。 传统的武林在唐宋时期就已经吸收释道两家的内容,远在唐代,佛家的密宗与武林融合形成了真宗密轮。 在明代,武林中的九大派系“武当、峨嵋、少林、昆仑、崆峒、天山、雪山、千山、华山”更是进行了修真武学学术上一次最伟大的交流与融合,史称之为“九脉合真”。 可以说前贤经过千百年的实践和推演,进行了归纳、总结、融合、升华,如今最先进、最完善、最稳妥的修真方法,已经不在故纸堆中,而是在“一脉真谕”之中。 “如今禅堂花俊秀”,是说有很多学人弟子心系佛法。 如同后文中所言“观弟子众多均为佛子善士”。 “几时佛前悟全真”,这里是对学人弟子的殷殷期许,期盼着学人们能早日开悟、开启智慧。 后边的“悟全真”是值得思考的。 先生身为少林老祖飞龙宗第二十六代掌门、雪山飞龙派第九代掌门,在讲课授徒的时候,并不局限于哪一个门派,而是将目标放在“弘扬传统文化”,弘扬灵性文化,弘扬“中华魂”的高度上。 全真教的祖师王重阳早在其年轻时,立志于将儒释道融为一体,故此将自宅的院庭四角处栽了四棵海棠树,喻为“四海之风融于一堂”。 千百年的发展,修真界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先贤... 阅读全文
禅诗百卷修行笔记(074)天降瑞蔼紫云生 九年面壁始竟成 五月 17, 2025 (七十四)天降瑞蔼紫云生 九年面壁始竟成 【原文】 天降瑞蔼紫云生 九年面壁始竟成 当年祖师已飞升 空留石谒乘古风 少室山空留达摩洞使后人仰望宗风 真阳 原诗文摘自《李兆生禅诗百卷翰墨真迹》 【笔记】 自古修行以紫气为尊,古有“紫气东来三万里,函关初度五千年”彰显老子紫气东来。后又有丹经之祖紫阳真人作《悟真篇》。 修行内景之光以白光为纯净,以紫光为尊贵。 照射紫极 是指丹光成就,直身人天。紫极:即紫霞贯彻之地。照射紫极,概指事仙真之成就者,自身丹华光芒可以透过尘埃。闪闪华光穿射摩天,与真境之紫气相感通。古之紫气东来之典,后来步宗风演修真之成就者,亦为登顶行圣,与圣真相通,自持丹华可雷射当年紫气初生之地。 “天降瑞蔼紫云生”,是以紫气初生来比喻内景修行有成,彼时已有开悟之姿。 文中的“降”和“生”,用的是楹联中相互对仗的太极文体,以文观意,借外缘而引动自身内在的运动。 诗文首先是描述了修持和内景,其次,在比喻了修持中依靠他力与依靠自力之间关系的同时,也隐隐喻示了自古传承师徒相续不断的因果延绵之意。 “九年面壁始竟成”,这里引用了达摩祖师东渡后,隐居在少林,面壁九年后才出来传法的故事。 祖师亦有九年面壁,这九年面壁到底是在做什么,这是值得深思的。 《修真图箓》中有“丹成九转”九个次第的详细描述。“一转之丹”为元晶,玄珠。泛称之为丹,亦未尝不可。 “三转之丹”即有玄形、真我、神胎出现。但是九转之后,此真我才能“踏出玄宫”得自在。 “丹”和“金丹”等这些词汇已经在数百年得流传中被泛化了,已经失去了严谨的定义。 从社会流行气功中把腹内的热气团称为丹,到“九转之丹”元神飞举,都被称为“丹”。 其真实含义已经是天壤之别了。 修行没有止境,修禅宗的人通过参禅,明心见性开悟以后,再接续往下修,叫悟后起修。 《中国太极拳统真大典》言,“真气升华出现光,才是修真起步”。 炼气修脉,要先聚敛真气,有循经现象,后形成循经迹象,然后才有“神火烧炼金晶集”。 修行中偶然一见某种异象,并不罕见,年轻时惊鸿一瞥的特殊感受很多人也都经历过,都能娓娓道来一二。 但是“曾经某次”,“偶尔一见”和“信手拈来”是完全不同的层次。 古人云:“静中工夫十分,动中绕有一分;动中工夫十分,睡梦中只有一分;睡梦中工夫有十分,八苦交煎,生死临头,又只有一分。” “九年... 阅读全文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