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石图(1/24)——海石图手卷
海石图
摘自李兆生先生《海石图》手卷(西泠出版社)
作者简介
李兆生先生与共和国同龄,出生于东北松花江畔。先生文武兼备,诸艺精绝,于传统文化造诣极深,功力超常。于传统文化中之沧海鸿迹、古鉴典说、金石铭篆、刀碑板刻、诗文楹语、品饰民俗、服食药饵、易理数术、旗幡剑令、武械金锋等诸多方面,皆有惊天绝学。
先生天资俊朗,性行笃厚,先后曾师承十数位高人隐者,遍学传统文化之文武医艺诸业。先生四岁即始习字,少时得高笑尘、李秉真等先辈传授内功、书作、绘画,十数年间长日临池,学贯古今,工习诸艺。先生十三岁受教于武当太乙铁松派十二代师尊阎政昌老先生,其后栖止江城,随师潜修,寒暑不辍,尽得武当真传,为武当太乙铁松派十三代掌门。先生宿根深厚,心怀至诚,尝于逆境中刻励精勤,十数年间先后受教于龙虎堂二十二代马成令先生、松花湖隐真吴和老人、澍培法师、仁祥法师……至十年文革期间,风烟遍地,先生甫逾弱冠,霜枫为伍,明月为伴,弃隐世缘,勤习潜修。
道者以悬壶而济世。一九八五年先生和师妹李淑珍一起,整理出传统内功之内景八法,根据丹医调整患者气血流注、还其大千正运的理论,开始接治聋哑患者,进行聋哑康复研究,先后接治患者共五千余例。一九八八年五月十八日在北京宣武饭店由三零一医院黄美光等十数名耳鼻喉科、中医专家主持通过技术鉴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工委副,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张震寰主持会议,前卫生部中医局医政司司长吕炳奎、国家科委丛处长等领导同志到会指导鉴定工作,黄光美等十数名耳鼻喉科专家、中医专家共同参加技术鉴定,鉴定结果为“从课题设计是比较合理的,治疗耳聋……有独特性,观察研究中应用电测听及统计学处理,因此有一定的科学性,所取得的数据是可信的,观察结果显示该治疗方法是有效的”。
因时代的风烟,历史的变换,正宗的学术内容隐于石壁洞天,不为人知。一九八六年先生应国家《体育文史》编辑部主任杨亚山先生之邀,以武当正宗传人的身份出席首届武当山擂台赛。其后先生登上武当山朝山拜祖,为纪念真武大帝与三丰祖师,写下联语:(手迹现藏武当上博物馆)
一九九二年先生应日本友人之邀,赴日与多家学术研究机构进行多方面的学术交流活动,讲授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儒释道之修持、养生、武学、丹道、书法、诗词、医道、外丹、饮膳、道家服饰、民俗、祭祀等方面的专题。旅日期间,先生长住东京,应邀在东京佛学会馆讲解戒、定、慧三学,亦曾考察东密一脉的沿流,并讲叙密法宗传所涉脉源分布、传承、教法、仪章,乃至转轮九顶之承习,上溯千年《雪山密持莲花概谱》之嫡传,下涉海外诸宗诸法之脉演真华。同时,先生之书法作品在日本东京大学通过了书法科研仪器鉴定(鉴定结果详见《翰墨缘》)。
一九九二年三月,在南日本鹿儿岛·樱岛活火山游览地,先生触景生情,即兴题联:
如今此联经装裱后悬挂在樱岛供国际游人欣赏(参见《翰墨缘》彩页图片)。
当年武当张三丰祖师“得佛之大,得道之微,得儒之极”,将人身气脉运转之脉络、剑法之脉络、书法之脉络三者合而为一,创天龙神剑、龙形大草,先生乃此脉第九代传真。在全民健身大潮的感召下,为了使广大人民群众拥有一个使身心获益的健身方,先生已将此锻炼方法在武当武术专修院向广大书法、剑法爱好者加以介绍。
自一九九二年起,先生曾几度赴日本参加亚细亚美展,其中国画作品中的特殊震撼力,受到与会者的瞩目。先生以其高超的技艺、深厚的修养,使中国传统文化之特殊魅力扬威于国际,使国际友人知道中华民族有中华魂,中华民族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还会是一个伟大的民族。
先生自幼攻读六艺,精于文人三绝,所作之人物、瑞芝、山水、神真、佛像等皆意境悠远,清新隽永,开一代宗风。作品中诗书画印浑然一体,气质超群,使观者真正体会到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先生书画技艺精湛,巧夺天工,或清俊刚劲,或秀丽多姿,或凝重浑厚,风神流丽,意出尘表的个性与气质,蕴含生命自然的这里与智慧。先生以深厚的经历与修养升华成图画,成为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典范。
先生精于石鼓、古隶、金文、大草、馆阁诸体,书作除手卷、联轴外,能一次书写巨幅“寿”字近百帧,一气呵成,无一笔虚败,尤以一笔横开“龙”字为绝诣。
先生于金石亦造诣深厚,刀法与笔法相渗透,行刀如笔,别具神韵。以雕虫小技、功夫不为之刀做,仅一上午时间可治巨印(十厘米方)七、八块之多,刊石边款随手而出,可见刀笔抗鼎,并非前人虚说。
一九九五年春天,先生沿袭古老的传统、武林的旧习,应中央电视台的邀请,以真元养生法为题拍摄了十三集《夕阳红》节目(其主要内容已由《武当》杂志社出为专辑)。同年六月,有感于当前人们传统文化的缺失,先生以中国历代传统兵器为题,在中央电视台拍摄十集《中国风》节目。以精湛独到的学识向人们叙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武械金锋,叙说五千年的脉传学识。
一九九六年,为开拓五百年前老中华餐饮风格,先生率徒子法孙建立了“李真阳餐饮店”,使古老的服食饮膳重现于社会。传统的《中华老味》系列有:九大名山十方丛林荤素菜肴、传统药膳、密传在宗风中的饵茶丹酒。
先生创办中华老味餐饮事业,是把远古秦汉、封真五百之服食餐饮推向社会做出的第一步。先生在店中挥毫写下了“紫蒂金浆引仙乐,黄钟大吕唱长春”,“千祖参贝叶,大地涌金莲”,“三清佐菜、餐饮仙厨、烹蒸筵做、琼浆玉液、芝品金汤、清雅小酌、饵膳粥食、细烹三昧、六清不易、筵升羽客”等诸多文字。在传授餐饮之余,写下了《餐饮泛化》、《论餐饮至要篇》,并将菜肴亲自拍照,著书立说。《中华老味》一书中记载了《中华餐饮大典》,先生不仅精于菜肴制做,而且对餐饮中礼仪文化也颇有精研,并准备写《中华传统餐饮礼仪大典》。在课教中亲自作示范窜盘走桌,传授老中华餐饮格局,并板书次第。
传统餐饮分为六大类:血肉品、草木品、菜蔬品、灵芝品、香料品、金玉品。
传统水火杵磨十大项目:糕点、酥酪、膏露、清蒸、红烩、粉蒸、烤炸、溜炒、腌熏、焖炖。
道家服食药(丹·升降炼转,药·丸散膏丹汤)、饵(服食营养,营养五行配方,烹饪、刀花、手做、火候、料伍)、佐(小菜、粥、膏、点)、饮(六清:水、浆、酱、酏、醇、醴)、仪(表、境、服、具、陈、饰、装、嵌、镶、做、次第、品位、行程、亲疏、贵贱、先后)、礼(以姿见品)。
先生秉承丹道家密传,按照传统阴阳五行配伍,采用灵黄、珍珠粉、琼阳汁、冬虫夏草、肉芝等名贵药材制成了琼阳玉芝、琼阳玉液、琼阳玉瑞、五月红等丹药酒,饮用此酒直入丹田,可以大补真元,爽神醒脑。又以碧螺春、雪山飞龙、月魄蟾光、冰片、珍珠粉、西花、灵砂、天山雪、珍珠白、月满轮、玄砂独龙、闭月金针等原料制作了天山白雪、雪山飞龙、雪山樱红、盘龙飞雪、日月合璧(太极双花)、三星高照(三花宝彩)、白虹贯日(三台白龙饮)、独龙丹、太乙神锋、玉海冰轮、金香冷艳、玉壶香等独特的清灵茶饮。这些茶饮具有活血化瘀、明目爽神、止咳生津、益肝提神、养阴壮阳、温中除湿、宣通水土、开胃健脾、增强记忆、养元怡神、舒筋养心、安神醒脑的功能。
菜肴也像修真与武学一样在宗风中流传,九大名山十方丛林的大德高真对佐食与餐饮曾留下绝响,紧守洞天,五百年中形成独特的风格。混俗者为荤,清静者为素,这样一荤一素孕育了饮食文化的生命。
自二零零零年五月起四年时间中,先生受武当武术专修院之邀,在武当山共举办六期丹经武学专修班。通过培训,将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推向社会。循经太极拳的推出是秉三丰祖师欲使天下众英豪益寿延年的遗愿,同时它也将改变中国太极拳没有循经内炼的面貌,将太极拳带入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使广大人民群众有了更科学的锻炼方法,为全民健身大潮提供了更好的发展项目。
先生在进行学术交流与教学而外,潜心著书立说,将宗风脉传之玄机秘要集成整编为《统元楼藏真丛典》,留迹山川,以示大千。
《翰墨缘》(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出版)是《统元楼藏真丛典》的首本,是先生集三十载笔墨春秋,畅述“以丹力入书”之真谛,以翰墨为缘,以文卷呈真,授演先天,把传统经传的法脉留之后世,为中华笔砚恒真之专著。在著作中通过对悬空飞书和双管齐下的介绍,向世人揭示出以丹力入剑与以丹力入笔的专习。
《真元宝笈》(一九九五年一月出版)是武学的第一部专著。这本著作承习老子之学、集千年传修,将断代已久的上乘正宗功法予以广传,涉及小炼形、太乙元明功、混元球以及白鹤真人飞鸣图等内容,向读者展示“以丹力入剑”之隐奥。同时披露了隐于武林的五百年封真历史以及曾封存石壁洞天的修真文卷。这部著作从宗风脉传的道路尚,向天下有缘展开一代宗风的修持,从而进入统真的奇殊世界。
《声律真诠》(上下册)(一九九五年一月出版)为先生继《翰墨缘》、《真元宝笈》之后,完成的《统元楼藏真丛典》中的第三部著作。此书上册乃声韵、律对方面的大成之作,发幽阐微,直揭太极文体所蕴之灵性深隐;吐妙言慧,顿悟先天后天若揭之真如密谛,是使修真学子完成神思与灵性转换的枢纽。下册为《万字长联》,乃先生面对凝云飞雪,层冰峨峨,心音振动,畅思神州故国五千年文明脉传,为念先祖,为怀故人,为后来者写下了一万四千七百八十二字楹联(又被喻作《一万珍函》),堪称古今第一长联。
八十年代初期,邓小平曾题词“太极拳好”。在中国,太极拳是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健身方式。每天,伴随着日出日落,中华神州大地总有无数操拳人在认真演习着这一古老的健身方式。《易》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通过太极拳的练习,的确能够达到强身健体、逸情养性、益寿延年的效果。先生秉武当真传,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弘扬当年三丰祖师“欲使天下众英豪益寿延年”之遗愿,于太极拳上倾注了大量心血。
《中国太极拳统真大典》(三卷)(一九九八年十一月出版)是先生以其举世无匹的文言武举展示了太极拳真宗嫡传的脉流叙说,书中对太极拳之历史源流、动作、谱文、循经缠经、内炼等方面给面对众多太极学说而感迷惑的人们以衡准之判据,乃中国太极拳开山镇世之作。《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二零零二年一月出版)、《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教程》(二零零二年十二月出版)是先生有感于世传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只打架子、没有循经内炼的现状,以自己几十年精习太极拳的功力和学识为基础,对其每一个动作加以精准较正,使其能产生内操循经之作,书中对循经太极拳每式之学名、俗名、通假名、动作标准、循经标准、谱文注释等都有详细论述。
《李兆生禅诗百卷翰墨真迹》(二零零三年六月出版)书中录有先生亲手所书白首禅诗,其中涉及禅宗修持之法门、心法、印证等诸多内容。是先生数十年精习禅宗,留给读者弛神为迹的印证。同时,书中还录有《修真图》、《太乙神剑密授原图》、《八臂真尊图(即万寿图)》以及书、画、印等大量彩页真迹。今选录禅诗一首与读者共享:“经师授教习禅宗,数十年来苦用功。初学顿觉神气爽,扶佑万类有圆通。”
先生沿袭武林旧传,将《真元养生法》(二零零四年十一月出版)正式出版,奉献社会。同年,为了使广大民众领悟传统学说的隐奥与神髓,积数年心力,对武林丹道泰斗、武当太乙神剑掌门关亨九老先生所著《武当修真密笈》进行注录,出版了《秘录注本·〈武当修真密笈〉诠编》(二零零四年十一月出版)。在此书中披露了一些旷世已久的绝技密图,如《蟾月神光真图》、《修真图·九老图》,还有武当太乙铁松派口传心授不立文字的内容。书中先生以学识畅念师友,对关老作古撰文纪念,题为《故国金波弛神剑 肝胆与君印真元》,介绍武林绝学太乙神剑的传宗与修真,畅说金丹、元神、飞剑,文字中流露出先生对传统文化、对师友、对门人弟子的一片真诚心怀。
为了让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命脉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先生将鲜为人知的贤侠剑道宗风秘传《老子三清大法》(二零零五年二月出版)公诸于世。阐述了从老子真元节到真元魂,老子之道的泛说,以及丹法、灵犀密传的脉持宗风。此著的出版使人们可以洞察白云观三清殿中的法象内密,加深对老子《道德经》的理解,解除对鼓楼观说经台太上老君十四字楹联石刻隐意的迷惑,得到老君五千年的紫霞光照,对中国古代的哲学灵魂有正确全面的认识。
《太乙修真元明密持大法》(二零零五年五月出版)、《太乙显真密籍》(二零零五年五月出版)进一步阐述了太乙金丹的修持理论,是太乙元明功系列中高层次的修持方法,直泻九脉嫡传密持法门——真尊内景慧照。
《统元楼印谱》(上下卷)(二零零八年六月出版)是一部万印衡真之作。印之生命起自黄帝域分九畴,制印剑令,盛行于秦汉。后于明清之际,渐由实用演为文人雕鉴之雅事,另一脉学体系则演为源于三教的龙虎真形的符印,即道家用印。此著是先生以刀为笔,以刀为剑,秉承“以丹力入书”之宗风,以金石为载体,以图章、砚拓、版刻为形骸,弛神而为迹。其内容涵盖武林宗风之禅语心音、神兵武库之奇兵演练、传统修真之密传谱文,或以诗,或以画,或以书,无不精绝,铭之在心,醒之在魂,具有“通向茫茫宇宙的力量”。
《修真图箓》(二零零八年四月出版)由《修真图直指》和《真元固气法》两部分组成。《修真图直指》所剖析之《修真图》为隐于武林之龙虎堂藏本,以贤侠剑道之风貌呈真于世,直揭修真之大要,是人类净化自身之蓝本。既是文珍典籍,也是实修而达朝元冲举、登顶步宵理想境界的指南,“踏出玄宫破海浪,超凡入圣是丈夫”。《真元固气法》则是武当真宗丹脉的密法,直示如何固守真元、混元合真,继而完成生命的飞跃。
《太乙金编》(上下卷)(二零零九年六月出版)为继《真元宝笈》之后“以武演道”的又一部巨著,其内容波涉万众,实乃九脉合真后之一脉真谕,万轮甲子而开真,序列统元楼藏真丛典。著中披露有寒山内功、金龙功、服气餐霞、九转八盘游龙掌、九龙环密法、金气大周天专持法以及雪山秘笈等诸多密法密技。重宣历代秘而不宣之法,又演元真圣慧之术。
先生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而倾注无数心血,为了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更好的健身良方而四处奔走,面对磨难,未尝稍懈,风霜吹折,只是更加坚定了先生的信念。先生觉世宏道,自出山以来教授学人无数,使传统文化的精华泛波海内外,使无数病苦患脱离疾苦,重获健康。先生独具的人品、才华和思想,在诸多培植树立东方文明的行为中得到深刻的展现。先生的努力之中蕴含着无限深情,正如《翰墨缘》一书中所言:“愿修真丹家的长生真慧,武林宗脉的神剑真锋,书家的龙泉秋水,结成人类的真如,通向摩天真境的未来。在大定的寂静中升华,超越茫茫的宇宙。”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