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诗百卷修行笔记(025)佛法真如启宗风 留下禅机古今名
(二十五)佛法真如启宗风 留下禅机古今名
【原文】
佛法真如启宗风 留下禅机古今名 谁在法华莲里坐 隐隐云头三两峰 忆师传真如法华之持,至兹法华一脉有传宗庚辰大雪 李兆生
原诗文摘自《李兆生禅诗百卷翰墨真迹》
统元楼主人
【笔记】
天台宗为汉传佛教宗派之一,始于南北朝末期,是汉传佛教中最早一个由本地僧人所创立的本土性宗派。因其实际开创者智𫖮大师常驻浙江天台山说法,故称天台宗。以《妙法莲华经》为其根本经典,又被称为法华宗。因为该宗注重止观修行,又称止观宗。因为它重视佛教教理的研究,同时结合了止观的实际修行,以“教观双美”而闻名。天台宗与禅宗、华严宗都是由中国本土佛教论师在中国开创,被认为最具中国特色的三大佛教宗派。(摘自维基百科)
天台宗(法华宗)的“禅”因源自止观双修的“禅定”之“禅”,与禅宗之“禅”,虽本意不差,但是细节上尚有不同之处。在后来唐朝禅宗、天台两宗大师,永嘉玄觉大师的努力下,两者渐渐融洽相合。
天台宗(法华宗)永嘉玄觉(665年—713年),遍探三藏,精天台止观法门,常冥禅观,倡天台、禅宗融洽之说,著有《永嘉集》。曾四处游方,至韶阳谒慧能问道。《宋高僧传》记载,玄觉自幼出家,其兄宣法师亦为名僧,与子二人,共同出家。玄觉住温州龙兴寺。与东阳玄策一同出游,曾向禅宗六祖慧能请益,慧能留住一晚,人称一宿觉。他也曾向神秀请益。(摘自维基百科)
澍培法师(1897—1986)受学于倓虚法师门下,受倓虚法师的付嘱,为天台宗第45代法嗣。倓虚法师为他说的法偈是:“念念观实相,根根脱六尘。澍滋甘露雨,培养未来因。”
《太乙金编》
笔者的禅宗老师是中国最后一代受皇封的澍培法师
和上一首诗一样,同样是从古论到今,从远到近的手法。 诗文中提到的“法华一脉有传宗”讲述的就是这些历史发展过程。 “真如”是指佛法智慧,“宗风”指法华宗这一脉传承, “禅机”,语含双关,既指“如来禅”,也指“祖师禅”。佛法无二。 “如来禅”是指以佛陀所说的经教为圣典,又名“教内禅”,以修习止观禅定为基础,次第明确,佛祖亲传。 “祖师禅”是指达摩祖师所传之禅法: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又名“教外禅”。《六祖坛经》云::“惟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 “法华莲”,喻指天台宗的根本经典《妙法莲华经》。《法华经》“开权显实”、“会三归一”的思想,融汇三乘为一佛乘,终以成佛为最终目标(如法华七喻“化城喻”所说)。
诗文大意是叙述了法华一脉的传承从佛陀脉传至今的过程。 “隐隐云头三两峰”可以理解为,法华传承如今仍有成就者在各方。“至兹法华一脉有传宗”,如果从这里看去的话,是否可以理解为自作者以下也是传人不绝,则是由读者自行感受的。 莲花承担了佛教的象徵使命,在佛家有多种喻示。 “谁在法华莲里坐 隐隐云头三两峰”,在暗示内景的同时,也陈述了修为的高低。 隐隐云头并非纯是比喻,也有内景实证。 “隐隐云头三两峰”,是说明在真如之境,一眼望去,真正的佛法传承不绝如缕,有若干具有相当修行层次的行者在肩担重任,光耀一方。 从另一个角度讲,虽非一枝独秀,但也不是随处可见。 毕竟断代已久,正宗的传承远非社会流行功法那样泛众。
对比前几首禅诗,可见一缕禅机闪现。
(七)
禅僧已是坐寂中 钟鼓已歇灯不明 一粒金华曾照耀 海涛无声月在空
(十八)
洞中长悬日月轮 闭目更见日月真 如此法华垂万象 日月难分久照君
从“月在空”,到“日月真”,再到本首诗中的“莲里坐”。其递进的意味不言自明。 真阳禅法的传承并不等同于宗教中的传承。自九脉合真以后,中华大地上的多条修真之路完成了学术上的统一。 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都达到了时代的高峰。 从这三首禅诗的对比中就可以看出来,在实际修行中亦是层次分明,目标清晰的。并非空谈大道理,故弄玄虚。 在禅法传承中,从炼体、练气、修脉、修光,乃至高渺的“海上生明月”,都有具体的功法逐一对应。 九脉合真以后各大门派相互融合,取长补短。龙虎堂龙虎腾跃,统元楼一统元真。 在佛法传承中亦可见到道家的痕迹。反之亦然。
《万字长联》中有
寂灭处,毫光闪闪动金莲。
清醒时,丹华脉脉绕青昼。
道家三绝“金丹、元神、飞剑”。 法语中有:“真吾元神周宫交注镇虎龙”,“日月齐标光大觉,金锋慧剑展威容”之语。 其中元神为何物,一直讳莫如深。这里展示三幅修真玄图,希望能揭示一斑。 能令读者一探究竟,慧眼能明到底是什么人物能在“莲里坐”。
附图:《御赐万全修持真元图箓密示原本》,《太乙神剑密授原图》,《太乙元明真元万寿密录元贞大道玄机内景图》
【引文】
《太乙金编》
所谓密宗,在社会的概念中是指藏传佛教,简称藏密,在佛学上叫密宗,和其相对的是显宗、禅宗,显密圆通。笔者的禅宗老师是中国最后一代受皇封的澍培法师,是显密同修。这方面的内容在王松龄老师的著作《中国气功的史理法》中有介绍,包括四禅八定和佛传六法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
《太乙修真元明密持大法》“太乙分身”
天罡真气混元贯彻纯天地 真吾元神周宫交注镇虎龙 【注文】
“天罡”相传是道家信奉的神祇。“天罡真气”简称罡气,罡气是传统的道家气功中,武功内密修持阶段的真气升华转炼所得。原于道家所独有,又称天罡气。“动中静,静中闲,天罡真炁育丹田,静如古塔立如松,动如行云快如风”(《武当太乙门户掌·十三式打手歌》)。“天罡真诀生威法,元真大道有缘炼。”(《白鹤真人飞鸣图》·功谱)“此功犹含玄真数,罡气罩射太乙卷。”从中可以窥测到天罡气的修持作用。“混元”之语启道家。上文叙“真武大帝”传为“混元”神功之创宗祖,以身中元阴元阳之炁浑而为统一,还原先天太虚境,混沌未开之际的先天境地。其时元炁清浊未分,天地未判时节,宇宙浑然似球,只一团气,此气即为混元一气。“天地生成之后,这宇宙的元气则寓化在天地之中,这时的先天之气是阴阳未分的混元阶段。”(《真元窥密》·卷一)“天罡真气混元贯彻纯天地”是喻修真进入天罡真气的修持阶段。三阳聚在身中,阳刚同执,金火化形,水火为用。身心状态,体质结构上起了根本的变化。以天罡气之次弟,转运混元大法的专修阶段。是净化身心的过程,古人喻之是纯化清净天地的行持。此种功夫除去武功上的功果威力而外,在强健身心方面更是有精湛之处,是传统修真中的专修内容。
“真吾元神”凡指罡风羽化而后,身心超然。“混元一气千年药,十月炼成纯阳体。”(见钟《正道歌》)精气神三元呈真,元性发生,乃显智朗明慧之月。“周宫交注”喻元炁循经气冲太乙,往返交会。
《太乙金编》“文武同宗与武当山祖版”
丙子年春节前后,作为一代传人的我,怀着对祖国传统文化之一往情深,在北京、南宁等地开始向社会公开传授武当剑学——天龙神剑,并将历代师徒相传之见证——祖版留给学子,这是武当学人的大幸。道家有三绝:金丹、元神、飞剑,系古老的修真大法,上乘偃月神术、中乘匕首飞术、下乘长剑舞术概言剑学之次第,神慧飞三剑得一而证真,如今以三剑并弛神传续宗。九脉合真后,天龙神剑按宗风全称为摩天蟠龙神火剑,又言八法神剑,沿袭古传为子午交宫错倒阴阳九宫八卦劈雷神火剑,内操外演,性命双修,乃剑学真诠。在雪山一脉称摩火剑(如密宗不动明王手握之摩火剑)。
《太乙显真密籍》“太乙成真真尊内景慧照谱文”
元明如一启大乘,合掌当胸印真灵。 六阳宫中双托举,太乙灵通显密形。 日月齐标光大觉,金锋慧剑展威容。 慧化圆通真妙诀,寄于内景慧照中。 简注:
夫大乘者,内外如一法,由桩动逐入坐定,即为真尊多臂之密持,是传统旧说中“太乙神天”的妙境,自身呈真的行功。由真华吐瑞,照彻周身,转入合掌当胸,观本尊真容阶段。心印法语,守住真元灵象,丽珠散华。一颗晶金,吾是明珠,明珠即吾,由定而示游龙之姿。亦可外象表法,真吾出显,真阳启动,气化金形,至大至刚之法。进入显密两宗之专修。
日月共感齐标,朗照乾坤,日月合机,光照现形,内外如一之用,体内元气渐而形象化。内景中日月现形,周注法身,元阴元阳与天地齐,久照,证觉明悟矣。
化合五行之金气,古人把行功中用来降伏外来侵袭的一种功力喻为金剑。斩断烦恼,内景庄严,力化真乾阶段。从太乙修真至显化,演真转入呈真专持密修,是古人慧化圆通的绝传,此宗内密,属于密持精传之法。然高极的次弟,非常人可悟彻,非精习内景,师传口诀,以神相会,出神达化,没有嫡传,不能承习。
夫太乙修真元明密持法中,势从修真始,元炁育化,久聚呈形。自然转入通神达化地境地。理涉三玄,人天同易象,地我人天还归一处。由修而显。由静而动,由静定至游蟾,有光有形,有刚有柔。势游龙,似明珠,游龙示形,明珠似光。静定慧化,内景示真,观内而外不显,行外则内有涵。并非形象,深奥在内。古来此宗绝密,惟九脉嫡承者,流延武当演于剑法,泛至雪山示为内密精传。
“真元大道索引篇”
真丹妙处往来真,真工大道见性真。 真如真妙真大道,真法真教真法身。 得之真诀无上品,悟之真元统圣轮。 大道真根真成就,真轮密祖见真尊。 法身虽真还是密,大道浩渺往来根。 通此途者真宗术,见此法者真轮人。 真是幻兮幻是真,真空现法显威神。 大道古今说圣品,无如大教此宗真。 真言妙术最难通,金门玄化出此形。 丹砂壶中情谁叙,乾坤道里有知音。 龙虎奔腾元悟妙,动静如归乃洞明。 同威同感真元始,共悟共觉纯密境。 一语道破此中机,三界乃显无如定。 大定本是功法旨,大慧可曾光明映。 华照三千世界光,功威四万玄灵众。 顿悟华光大千本,伟哉威也飞来性。
《声律真诠》 古今第一长联 —— 《万字长联》14782 字。摘自李兆生先生《声律真诠》,《李兆生书画精品集》 07,08卷。
上联 下联 甘泉我饮露, 瑞霭君参霞, 诗侠初来禅寺舞。 酒仙曾在店家眠。 有本参矣, 此梦酣也, 万世衡真垂仁教, 一枕清光悟道玄, 以仁惊天, 有道警世, 以仁撼地, 有道呈真, 众生仰仁至极也。 诸人敬道可尊乎。 泰日神天至华羽, 岳典峰峦仰瑞极, 万真耸峰颠。 群贤寄星辰。 瑞霭家藏神真品, 丹砂人居古洞天, 流光照射, 金华振动, 洞天霞飞, 真品灵驰, 日月天中光照我。 灯火庭前自著书。 寂灭处, 清醒时, 毫光闪闪动金莲。 丹华脉脉绕青昼。 参如是说, 书洞天真, 踏光明地, 制宗风谱, 证般若心, 入摩天楼, 悟真如佛性。 登灵台圣境。 可是: 已经: 为证般若入禅林, 佐有光明昭月轮, 真如道妙已情深。 瑞霭樱华觅故人。 如今初登瑶台上, 往昔久居金霄里, 万法随缘持乾坤。 一炁洞真合神魂。
《李兆生禅诗百卷翰墨真迹》
《李兆生禅诗百卷翰墨真迹》的插页之中尚刊有李先生的禅画作品数幅,《千江法月》为一个代表,示真如通于妙境,传灵慧合于天然,读者阅后当有所感。而《修真图》、《太乙神剑密授原图》、《太乙元明真元万寿密录元贞大道玄机内景图》等则为脉传修真中的内景传真,多为历来少有示人的神品。其中惟有《修真图》李先生曾先后在日本及国内的学术交流中及传统修真课堂上进行过讲授。《修真图》就宏观来讲,是描绘人类通过自身修为以达人天合一之途径的蓝本,就微观来讲,则是诸多修真隐秘层次的纲要直示。李先生所作的《修真图》为龙虎堂藏本,乃明代九脉合真之后学术颠峰的记录,上有“九转大丹出真元”下有“大千三界曾来往,丹台明月忆前身”的印记,图中直示的内容数倍于民间流传的其他版本,同时,李先生的身份也使他成为当代能够向人们完整讲述这一蓝本的第一人。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