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诗百卷修行笔记(024)佛传神锋般若刀 历代宗乘称英豪
(二十四)佛传神锋般若刀 历代宗乘称英豪
【原文】
佛传神锋般若刀 历代宗乘称英豪 先师授我听刀吼 凛凛飚声响云涛 当年师传般若刀为少林隐真为之记也庚辰大雪 李兆生
原诗文摘自《李兆生禅诗百卷翰墨真迹》
【笔记】
“佛传神锋般若刀”,是言此功法是源自佛家。“般若”是智慧的意思,般若刀可以参比道家的神剑、慧剑来理解。外可降敌,内可除魔。 “历代宗乘称英豪”,是言此脉传承的历代先贤祖师都凭籍此功法达到不可思议的境界。称英豪不仅是指九脉合真,少林一脉称雄武林的英名,更是内在修行达到了高绝的层次。 “先师授我听刀吼”,通过描写上一代师辈对作者的谆谆教诲,从侧面言明法脉的传承传到作者这里是少林老祖飞龙宗第廿六代,雪山第九代传人。 “凛凛飚声响云涛”,上一句有“听刀吼”,这一句就达到了“飚声响云涛”,既表明作者尽得真传,同时也是表达了一种直冲霄汉的精神气质。
诗文的表面意思并不复杂,但是细读之下,总有一种腾然欲起的感觉。 深入思考的话,会发现这篇诗文非常不简单。 诗文既展示了少林般若刀的传承,也颂扬了历代先贤的业绩,在感恩先师传法的同时,还隐隐道出了修行的方向方法,以及成就所在和修行的标准。 短短的四句诗文,竟蕴含了如此丰富的内容,且丝毫没有突兀之感。其原因就在于诗文的主线。
诗文中最明显的一条主线是时间上变化。 诗文第一个字“佛”都透露着古朴沧桑。禅诗百卷以龙形大草书就,其笔体介于行草之间,笔画以阴阳转换,圆形为主,这也是书作者混元气的外显之象。 但是第一个字却棱角分明,颇有一股魏碑的味道,彰显了远古的气息。 从书作字体上凸显了这条法脉源远流长。 其后的两句,从历代传承说到了上一代的师尊,时间的跨度从古远到现代,平滑过渡。 而且不但从时间上完成了千年的跨度,从距离上也从遥远的佛,一直传到了诗作者本人。 随后一个“听”字,隐然将千年以前,万里之遥的法脉传承,一下子籍由历代先贤,籍由作者师承推到了读者耳边。 此“听”字的内涵,其根源甚至可以追溯到佛家观世音耳根圆通法门。 修行的法门很多,有八万四千法门,《楞严经》说可以用耳根、眼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来修。观世音菩萨用耳根起修,因为六根中耳根最好修。耳根的功德最殊胜,容易契入三摩地。 少林禅宗以武入禅,以神相会。将古老的禅修完全融入到武之一途。所以说“听刀吼”为点睛之笔。 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操演谱文中有一句“左掤右挤驰复前,太渊六脉细心听”,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句诗文完成了时间、空间、法脉传承,三条主线的跨度。
最后一句“凛凛飚声响云涛”完全是充满禅机的一句。 初读之下,可以认为是作者本人对功法高深层次的描述,乃至对自身成就的描述。 但是结合在三条主线的推动,这里体现出来的内涵是什么,就完全依赖于读者的慧力成就。 或可以问,如果说“听刀吼”还是作者在描述传承传法和自己的所证,那么“响云涛”的主体是谁,已然难以辨别。 一脉传承是否多了一位传人,在这里就能体现出来了。 这就是禅诗禅意的体现之处。
诗中所言“般若刀”,以刀喻形,以般若喻神。如同道家的神锋慧剑一样。 “慧剑本是玉炉烟,长镇形骸此中参”。 完全体现了九脉合真后的一脉真谕,因为在九脉合真之后,已经完成了修真与武学的统一。 “般若刀”既蕴含了形,也蕴含了神。完善了动静双修,内外双修,性命双修,乃至文武双修。
本首诗充分体现了作者李兆生先生禅诗的特点,作者并不是为了彰显自己的境界,也很少感慨自己超脱后的空灵归一,更多的是铺就一条能令读者也同样开悟的道路。即便受众一时不能步入前程,前方的明灯已然铸就点亮。作者着重授人以渔,留禅法于诗文之间、笔墨之上、韵律之中,意境之内,可谓言简意赅,内蕴丰富,令人神往。其作品颇有潜香随风,禅钟留音,明月朗照,静待有缘之意趣,以禅诗名之,实至名归。
从古至今,由远及近的场景变化,时间空间上的聚气,法脉传承厚重的基石,汇总到诗文最后的“涛”字,在音律上完成了最后的推动。 空间上的变化,从在耳边的听,到远在云端的“响云涛”。从内景上讲,并未远离,反而更加凝聚。 武当有神锋慧剑,少林有般若刀。这里隐含了般若刀,金锋剑的修炼方法。 时间上的压迫,空间上的压迫,传承上的压迫,诗词韵律上的压迫,诸多外力汇聚,使得读者读到最后一个字的时候,完成量变到质变的转换,般若金锋直捣云霄。
九脉合真以后,武当有神锋慧剑,少林有般若刀,非正宗传承而不得其法。 读者此际可有闻得不绝之刀声?
【引文】
《中国太极拳统真大典》
从先天太极拳的循经内炼已可初窥当年祖师创宗之以武演道之思想。宋朝王重阳作为圆融儒释道三教之代表创金莲正宗。这个时代三教之学术已水乳交融。明·九脉合真之伟大创举,则使修真与武学完成学术的统一。在太极拳以武演道的生命成长的同期,武林当中之剑学体系,亦在此继往开来的时代里,作为参玄悟道证真之径而呈绝学,在各脉流中各显示至尊风姿。
丹道家认为金丹为人之第一元神,剑为人之第二元神,笔者在《武当太乙神剑密授原图》已宣示旧传之剑仙之学。“剑学隐真,以龙虎双锋化神为气,结丹砂育元神一代天姿尝来往;天庭羽客,传金玉三昧敛真呈灵,示道妙演大千一颗瑞色证古今”(《翰墨缘》)。即使在封真的岁月,武当太乙神剑仍在人们心中隐约留有神秘的印象。按宗风言之,武当天龙神剑又名八法神剑,沿袭古传为“子午交宫错倒阴阳九宫八卦劈雷神火剑”,在雪山派密宗的明王剑系摩天蟠龙神火剑,雪山派则称之为摩火剑,重法剑之修为。
《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操演谱文”
天地阴阳妙相生,本是动静咸化成。 太极为宗传武势,遍撒华夷焕春风。 太极开拳移左步,前抬两臂吊腕平。 切腕仰掌姿下沉,坐胯屈膝气合生。 野马分鬃身右转,左手托球右肘横。 上下掌心同一峙,两掌互唤抱球生。 左足尖收右脚侧,凤点头化腿提龙。 前托左掌进左足,左腿为弓右腿平。 前行虎口并金脉,后按胯侧合心经。 左转身姿横左肘,右凤足落左足踵。 左掌按球右掌托,复出右脚虎换龙。 右化托掌身前出,左化按塌左跨封。 左蹬右弓稳两足,前后双撑期中庭。 转换身姿右抱球,左为托掌右肘横。 左凤足点右足侧,前展左足虎步腾。 太极抱球开双掌,前托后按达通灵。 托掌斜行金风响,按掌降气掩胯封。 右进半步宣虎坐,左出半步肝脾应。 双手抱印护襟胸,正展身姿神气升。 左右横开抚琴手,白鹤亮翅用意撑。 左下切掌行心气,右扬托掌运金风。 身形右转收左足,左掌扶封金肘横。 右齐听宫进左步,右为虎坐左腿平。 左掌搂膝肘横撑,身姿前移虎换龙。 右掌直取金宫地,前按指掌右腿蹬。 如此左转换身形,右手搂膝左掌腾。 复将身姿再右转,往返三换丁甲封。 右进半步换虎行,左出半步足放平。 左化扶封身前处,右掌后移合中宫。 手挥琵琶虎右坐,掌持前后挫敌锋。 倒卷肱法身退行,倒插前足落后踪。 右手后举通金气,两臂分争掌上擎。 后手前去化穿掌,前手后举托掌成。 后移左臂并左足,右臂右足亦同行。 坠身退走转腕变,连环四步倒转肱。 将身右转退左足,混元球托左掌中。 上合右手平肩肘,前出左足运虎龙。 右手随势右下按,前掤左手齐肩胸。 十指前穿虚合掌,虎坐右翼捋要轻。 左掤右挤驰复前,太渊六脉细心听。 袖底藏有混元象,双掌前按法亦精。 回展身姿左后移,左抱球式左肘横。 右化托掌倾左位,右凤足落左足宫。 前掤右手进右足,换将虎踞化龙踪。 揽雀尾分左右脉,掤捋挤按四法明。 内扣右足身左转,横运太极臂左倾。 易理大象复右环,左收凤足立右踵。 右起吊腕并勾手,左化单鞭前击应。 前倚左足成弓状,后持虎足换龙腾。 横行跨走自轻灵,左行虎坐右足平。 进手轮生呈有象,三步三跟合行踪。 云手双环通玄迹,进身摇脊任纵横。 左穿右撞右坐虎,左撞右穿虎左逢。 勾云拿月云盘手,三阳化力复按攻。 单鞭一式重返顾,霹雷掌法震当胸。 勾手后化托掌起,右足半步跟前踵。 更令穿掌胸前占,回抽左手封丹宫。 回提左足凤点头,两掌前抄斩双锋。 分化双掌并开合,右蹬脚起玉柱倾。 右足收做提龙腿,双托掌在膝上横。 龙姿进步换金锤,双风贯耳着法灵。 横开两掌转身形,左足右收乘提龙。 双掌合抱护金鉴,提龙腿起左前蹬。 蹬脚复落中宫处,两掌紧收固金风。 右执勾手三阳俱,金刀金肘左横胸。 左遂仆腿削金玉,紫燕抄萍下沉峰。 纵身提足金鸡立,提膝上打偃月宫。 金锋穿掌随膝至,左足浑立左手封。 左起勾手三阳俱,右撤扶封切肘横。 虎狻移身金顶落,削金截铁不可轻。 腾身左起提龙腿,右足独立展双锋。 落下左足上右足,虎步左肘平肩封。 右化托掌齐左位,一上一下抱球生。 内旋球法分左右,双掌摇身虎换龙。 右行托掌滚肘架,下藏左掌撞中宫。 左足超越右足锋,右抱球持右肘横。 左掌上翻横肘降,右掌遂按穿梭声。 海底针蹲右坐虎,虚点左足落地轻。 左掌撤在膝边护,右用穿掌直下冲。 闪通臂起左步腾,龙形虎跃右足蹬。 右手护头横架肘,立出左掌托架功。 转身搬拦锤三更,虎换龙威身展形。 右反砸锤降肘式,左手右拦金肘横。 左进一步纵其力,挺身后足乘势蹬。 三阳气贯左右脚,右握金锤击不空。 左化穿掌神门下,左右两掌托化成。 回展混元球玄转,如封似闭扑按攻。 右转身姿展右臂,两掌开合照前胸。 收拢右足身站直,两腿微立期正中。 双掌外翻两侧落,太极合手式完成。 二十四式心意会,体松气固神要宁。 太极行拳操演后,体魄康健自有情。
1990年“真元固气法”讲座节选
《性命圭旨》里边提到了“偃月炉”,偃月炉的位置,偃月炉在哪,偃月炉就是身体当中的先天肾水。《修真图》提到了“逆则圣,顺则凡”,也就是顺则生人,逆则成仙。阴阳交合,逆其道而升仙,顺其道而生人。所以说在修真的过程当中,这个玉炉,说“慧剑本是玉炉烟”,玉炉这个精,炼精化气,能炼精化气就能益寿长生。但它的起步在哪呢,起步在初三的偃月炉。因为古人没有把这些内容完全记载到书上,这些内容都属于“入门引路须口授”的内容,也得要根据什么呢?也得要根据年上起月,日上起时来做功。这个中医呢已经研究的很精细了。“子午流注”,“灵龟八法”按日按时去取穴,去扎针。身上有多少个穴道,到什么时间这个穴位就开。可是我们丹道也是这样,要按日按时,要找时间。所以说告诉大家那个活子时,和以前大家知道的那个不一样。真正的活子时,在一个月当中,初三是活子时。但其它的,每日每日的子时,就是希望大家自己去找。有人听了,说这老师你尽绕圈子,你直接告诉我们今天几点,明天几点就完了。不一样。咱们在座的,大家想一想,有的是春天生的,有的是秋天生的,有的是冬天生的,他都不一样,这怎么能一样啊。所以说初三,初三的月亮是偃月,按照修真来讲,已经讲成了一个规矩,具体的细节要大家在练功当中去详细地体认。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