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丹经(18/18)——楹联款识文注
楹联款识文注
太上老君丹经密法,真元宝箓书,修真太极指玄图,以示金丹内炼之法。所注联语,为之现存石刻于古楼观说经台,应古人大道不可直示所矣。其文乃:
统元楼藏联款题文注
前文介绍老子的天书妙笔,十四奇异的字联,曾经为先人书作。统元楼的藏联亦是此中的墨品,文题中颇有内容。今记录之,或是了解传统的养真思想之补益,或是对老子道家系列行持之影照。题文于下:
太上老君书密法真元宝箓,书《修真太极指玄图》以示金丹内炼之法。所注联语为之现存石刻于古楼观说经台。应古人大道不可直示所矣。其文乃玉炉烧炼延年药,正道行修益寿丹也。夫丹砂一道千古长存,为真元之秘,稳于大千。先祖以法赐之,龙虎丹砂悟之极矣。天一生水,真水出于坎地。一粒玄珠显现,先天婴儿成胎,羽化呈真,正道极乎。闻道之极难也。师法祖圣念复存,方知大道不枉,言之有之。易曰阴阳,二气交注,三才定向。故古人指出水为三才之祖,精乃元气之根,龙虎跃奔坎地,乾坤泰也。卦象用以坎离,元神内注,力化真乾,三阳五会,万乘朝元,丹光日炽,文武同宗,出入皆然,道生其中,修真密法,惟正难求。启霞光用以餐英,注金华遁之五行。元命深谙,玄珠飞举,丹砂起自鼎内。阴阳有形,日月如轮,玄机之故以图示出何哉。今时之人用后之儒语以释老子之本意,大有拙稚之态。当之先师法祖造字立文,注意此刻,并无诸子之说,复出数语而证何也。古留此十四字,深谙妙数以示后人。以应大道不可直揭,犹为大道之初源,心机本始也哉。
山人李真阳书于龙虎堂
时龙辰十一月注箓三千并符原题也
后记
老子被道家尊为圣人神仙,这奇殊的十四字结构把人们带到奇妙的世界,相传这十四字是老君所书,但据中国的汉字风格来看,或有异殊。从汉字的演化结构及其流变的过程中看来,很可能是后人假托而作。
从历史的文史材料观察,古老的东方哲学思想体系的形成及在社会上的广泛影响,与老子的生平所考,很难得到衡核鉴议。
中国的内丹派的形成,据史料记载,是由公元前三世纪时,秦统一而后,令大臣并五千人去海外“蓬莱”以求“仙药”。前二世纪,汉代“外丹”失败了,但“外丹”启示了“化学”的开端。“炼金术”和“炼丹术”,推动了“化学”“冶金”等科学技术。“晋·葛洪”在《抱朴子内外篇》中其论述。“外丹”也相应促进了“内丹”的成熟。“宋前·陈抟”于华山开创了“内丹派”。“战国时·邹衍”始提出“五行”学说。
据“十四字”的内涵喻意所示,其中“心肾器官”的“脏源炁化”,出自“丹道”学术的“坎离”“水火”相交,即“卦易”中所言之“水火既济”。以及“十四字”中的隐喻内容,完全是道家的学术观点在“丹道学”逐渐成熟的时期的层次反应。因而“十四字”究是否出于“李耳”手笔,仅今史料还不能肯定。
但是“十四字”这天书妙笔,不管出自谁人之手,“十四字”仍不失之光辉。于其观察反应,实属“中华古汉字”中皎者,是古文化思想与人类自身探索内载结构,人类以自身开启智慧过程中的“珍品”。“十四字”溶融了人之飞跃的生命和学术、文化、艺术的综合结晶。从“十四字”的成就来看,古人曾经在“修真”自我探索人类科学漫长岁月里,曾经达到过学术上,历史上的顶峰。
这样看来如何对待古人留下来的遗产,如何使之古文化的历史必然产物。启放辉煌的异彩,照古耀今,的确这则是我们今天要做的努力。
戊辰十一月书于北京香山客馆
李兆生并记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