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诗百卷修行笔记(007)禅僧已是坐寂中 钟鼓已歇灯不明

 

(七)禅僧已是坐寂中 钟鼓已歇灯不明

【原文】

禅僧已是坐寂中 钟鼓已歇灯不明
一粒金华曾照耀 海涛无声月在空

师授禅宗法华宗大乘寂灭诸法之专持法门之习
李兆生

原诗文摘自《李兆生禅诗百卷翰墨真迹》





【笔记】

法华宗大乘寂灭诸法 天台宗实际开创者为智𫖮大师。以《妙法莲华经》为其根本经典,又被称为法华宗。因为该宗注重止观修行,又称止观宗。 传入日本后,成为日本佛教一个很重要的宗派,并引入密教修法。和真言宗的密教“东密”相对,天台宗的密教称为“台密”(这里并非是指台湾之台密)。 前文已述,真阳先师在文革期间曾受教于天台宗第45代法嗣的澍培法师,故得以传授法华宗(天台宗)止观及《妙法莲华经》大乘之法。

“禅僧”在“坐寂”之中,远处的“钟鼓已歇”,而且近处“灯不明”,正是摒绝一切外缘内扰之刻,在此万籁俱寂之时,惟有“一粒金华”在心田照耀着,此时,海无声,月在空。也就是进入到了外无扰,内自静,欲海无波的“海不扬波,海上生明月”的真如之境。 此金华是金光、蟾光、月光、性光、命光、禅光、慧光,亦或是真如之光?读者可以自行体悟。 “灯不明”是指内在的思绪,看似是光明,而实际上并不属于自己,是由因缘而生,亦由因缘而灭。道家称之为识神。 可以把“灯不明”理解为接近于灯已灭的寂灭相,也可以理解为灯未灭而只是不很明亮。 对应的理解就是,这种外在思绪是不可能立刻马上就熄灭的,所以说“灯不明”,而不说“灯已灭”。 还有一种内景,尤其是修行之初所见的光明并不圆满,无论从范围,形状,稳定性,亮度上都有很大的不足。此时的光明恰似影影绰绰将息未息的灯火烛头。 此刻的光明亦幻亦真,说其为幻,是因为它并不稳定,但又的确是有真功实力做依托。说其为真,是因为它的确是由真实的真气升华出来的,但是又和后天识神有着摆脱不了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如何体会,因读者的境地和层次而定,由读者自悟。 “一粒金华曾照耀”中的“曾”字,也表明了修行的顺序。金华之光的出现在先,而后修为深入,才有“明月当空”。

大乘寂灭相并不是什么都没有,它是一种既不是有也不是无的状态。如用金刚经所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无中生有相,所以要在寂灭中生出光明,乃至金华,乃至明月升空之象。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观月相:“月即是心,心即是月”,“若有凡夫修此观者。所起五逆四重十恶及一阐提。如是等罪尽皆消灭。” 可见观月相这种修行方法的古老及正统。 宗传《老子三清大法》中既有“太虚入道”之法,又有“太极阐化”之法。以太虚入道,身心尽浸虚无。 太极之境地,多以动态现之。以武入道,以武入禅。内循先天一炁,按气血以循经,神随气化,大气流我,循经百脉而彻遍身心,智明达化,由聚炁而生光。 可见宗传之法更加具体详实。

《钟吕传道集》在谈到“内观之理”时提出要“无中立象以定神识”,“以绝念无想,是为真念,真念是为真空”。 《老子三清大法》中亦有“太虚入道”的具体修行方法。 以空无入手本是上乘法门,只是入手艰难,故此才有后面诸多以形体入手的方法。炼体之后,终还要静下去,在虚空寂静中觅道。 “无中生有”,在寂静中发现涛声不再,明月已升。

【引文】

《老子三清大法》“真种篇”

真种子出现。是以神思定虑,清虚慧照,神息若一。由聚炁而生光,真元日充而萌发震动,起动龙雷之火,势举冲霄之验,大道非常,隐在仙机之中。仙家如田家,先以种栽仙种为初行之持。黄芽为丹始,玄光初启,此际一习尚费精研。此阶段即是真元产灵光之时。由气而升华,转化为光,真种黄芽,白雪散华之内景也。故此先天动态,生化真境,玄密之工矣。

《老子三清大法》概言“三清” 融道于斯

修真多以阴阳之迹入之。世人以道之形迹演之,谓之得道,不知道本无形,道求内得,真如参之,乃为真道。

窥太极阐化之境,阴阳藉以显化,诸艺仰然,使之道真,此先贤之意也。故先祖师留有多宗技艺,使道合真,“法无高下”,“是法平等”。法贵精研,由法而参理,由理而悟法,合天然之妙道,故道曾经以本末示之。世间的自然事物,都是由混沌到清晰的过程。

以体态言,太极之境地,多以动态现之,故有刚柔、生化、兴衰、起止、进退、转换、出入、大小、寒热……等诸见。修真之举,亦是如此,内循先天一炁,按气血以循经,神随气化,大气流我,循经百脉而彻遍身心,智明达化,由有形之体态入,渐识道妙。

《妙法莲华经》方便品第二

诸佛智慧,甚深无量,其智慧门,难解难入

……

是法不可示,言辞相寂灭,诸余众生类,无有能得解,除诸菩萨众、信力坚固者。

……

是故舍利弗,我为设方便,说诸尽苦道,示之以涅槃。我虽说涅槃,是亦非真灭,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

《妙法莲华经》药草喻品第五

所谓解脱相、离相、灭相,究竟涅槃、常寂灭相,终归于空。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白佛言。世尊。心无形相亦无住处。凡夫行者最初发心。依何等处观何等相。佛言。善男子。凡夫所观菩提心相。犹如清净圆满月轮。于胸臆上明朗而住。若欲速得不退转者。在阿兰若及空寂室。端身正念结前如来金刚缚印。冥目观察臆中明月。作是思惟。是满月轮五十由旬无垢明净。内外澄澈最极清凉。月即是心。心即是月。尘翳无染妄想不生。能令众生身心清净。大菩提心坚固不退。

......

善男子。时彼行者。端身正念。都不动摇。系心月轮成熟观察。是名菩萨观菩提心成佛三昧。若有凡夫修此观者。所起五逆四重十恶及一阐提。如是等罪尽皆消灭。

......

云何名为心秘密法。瑜伽行者。观满月中出生金色五钴金刚。光明焕然犹如镕金。放于无数大白光明。以是观察名心秘密。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老子三清大法(4)——三清说隐

禅诗百卷修行笔记(074)天降瑞蔼紫云生 九年面壁始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