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诗百卷修行笔记(004)禅光慧照般若心 慧果日日洒甘霖
(四)禅光慧照般若心 慧果日日洒甘霖
原诗文摘自《李兆生禅诗百卷翰墨真迹》
【原文】
禅光慧照般若心 慧果日日洒甘霖 并非甘霖从天降 起自心田会成神 师言炼之心性是禅之大要也李兆生【注】:六祖坛经言: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离自性,即是福田。“一念尘心起,百万魔障开”,此言惟守身如玉,收之心性方得禅也。
【笔记】
上一首诗对应到内景中以升为主,这首诗则以降为主题。
“洒甘霖”就是禅光久照之后的必然结果。 “内真外应,先天一气自虚无中而来,点化身内之金丹。故曰虽从外来实由内孕。” 这个就是对“并非甘霖从天降 起自心田会成神”的最好的诠释。也可以说这句诗文详细地解释了为什么,以及如何实现“虽从外来实由内孕”。 “真元修真法”中的“水撞金轮”,元气升腾能达到连中三元,人身体当中,上、中、下三个丹田完全一线贯穿。坎宫真水上冲至肺部,肺属金,故名为“撞金轮”。功夫好的可以继续升腾,直冲颠顶,谓之“神水冲霄”。再有功夫深后者能冲出颠顶,而后化为“甘霖”反润自身,这个是真正的灌顶。 从实修上讲,肾水升腾而形成甘露灌顶。所以是由内孕出的,并非是外来之物。 《服气餐霞行持法》:道家的水火既济。水火既济之后,以神灌顶,丹田中精气神凝结的球体向上一气冲腾,古人称为“冲霄”。上升达到颅腔并产生变化,这是“灌顶”。 “起自心田会成神”是指“思维修”,真元为本。在修炼的过程中已经绝不仅仅是外功深厚就可以做到的了。 修仙一事炼神为上,炼体是为了筑基,炼气是为了修脉道,炼神是和修心对应的。 “禅光慧照般若心”指出要有实修,禅定功深日久后内观当有慧光产生,长久以此光照遍周身谓之“慧照”,这是实实在在的功夫。 佛经言“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也就是道家所说的褪去“识神”。尤其在静功的时候,要保持身心清静,不起尘心。这时候的心才是“般若心”,而不是尘心。 是元神渐成,灵台清明,内心清净,而非识神挡道,争勇斗狠,攀比高下,惹得内忧外患,不得清静。
“禅光慧照”是功夫,是在修行的道路上树立了一幢灯塔。 “起自心田”的神既有来在肾水的源源不断的动力,又有上面“慧光久照”的指引灯塔。 生出“慧果”就是必然的功果所得。
佛家言修心,道家讲炼神。性功修炼到展露光芒,辅以深厚的命功,必然会有真气冲腾的现象,功夫深厚者可有甘露灌顶的内景。 老子“守真抱一”与此修禅光慧果有异曲同工之妙:“以太虚入道,身心尽浸虚无,无有尘杂扰之,无有情欲缠之,自然心肾相交水火两脏往来。此太虚为法,是不言法而独言境,真以境现,法自然寓藏在内。” 《老子三清大法》言性功以神清,时慧生于脑,力化真乾,乾象正圆。复有真种子出现,或丹光琉璃,如玄光射宇,似金焰出海。 《〈中国丹医内疗神术〉序》中亦提及:“佛家慧而圆通,是在颅腔而化,法镜交光,慧日高悬也”。 关于“炼心”,《静功修为概说》总结为:“传统功夫、修真,不是枯坐,选址设坛、护持用符、口诵法诀、三密相参,于是静中之景逐渐生起。静中心意十分重要,‘全凭心意练功夫’”。
用传统的“真元修真法”,性命双修,性命同证,更是绝无出偏的可能。 比如经典的玉环桩,就是性命双修,炼神为指导,炼体打基础,福慧双修,性命同证。
【引文】
《太乙金编》下卷
医学的心肾相交,道家的水火既济。水火既济之后,以神灌顶,丹田中精气神凝结的球体向上一气冲腾,古人称为“冲霄”。上升达到颅腔并产生变化,这是“灌顶”,道家的术语叫做“飞灵入窍”,丹田的元气与颅腔当中的气汇成一流。除此还有一种高深的办法,如毛毛细雨的飞灵入窍,或有形象或无形象,大多数在头内产生变化,而且从头降到丹田,即古人讲的性命双修,性命存灵。
《佛说四十二章经》第二十八章 意马莫纵
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慎勿与色会,色会即祸生。得阿罗汉已,乃可信汝意。
《太乙显真密籍》“太乙修真元明密持大炼形三势原图”
灵处含虚气冲太乙有本根 妙时真华扬动大千无色界 夫修真者,惟事清合虚灵,运化自身之阴阳气脉。灵处含虚,泛指坐定之神,意欲通彻先天之元性,真如智慧。真元日聚,而一气冲举,起自丹源,过离宫,达紫极,直上云颠,玄际通达。随阳气之冲震,从坤位上起,渐而潜气周经,内外呼应,内外如一之至。耸尔乾象正圆,气化太乙,故阴阳之运变,生于根骸,在内者丹源命地,在外者寰宇人天,皆于内炁冲举而共驰,示之大道渊流出之于兹。随机而发,势由气生,心由境现。故妙时真华并举,元阳之冲震,一气腾真,乾坤都有振动,得龙雷之势,大千三地,阴阳一气。似有“琴心三叠”之证,灵源内置,上冲霄以达碧空玄穹;下彻地脉,阴极阳升,互为显化印证。扬振动彻八宫四极,乃为之应,“大千无色界”佛语自然寰宇矣。
《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内脉循经谱文注解”
【谱文】上有真华降海底,下有神水升至颠。
【注解】所谓“真华”,即心液,神也。“心藏神”泛指心火下降之论。“下有神水升至颠”句,泛指肾水升腾,“肾开窍于耳”,“肾水主瞳仁”,肾水充满的生态,肌体没有衰老的迹象,耳聪目明。“神水”即肾水,“真华”即心神,此二句概言太极拳虽是武学,源于丹道,虽然外行仅有一些迟缓的动作,绵如游丝,源源不断(这是与少林武学来对比),但是其中包含着循经、宣合气血的内炼之秘,基于丹道,属于丹道武功,因此不能等同于其他武学来看。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