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沧浪推滔起青龙 禅机慧化不可轻

诗文摘自李兆生先生著《李兆生禅诗百卷翰墨真迹》

【原文】

沧浪推滔起青龙 禅机慧化不可轻
佛家自显真智果 一轮皎月散光明

禅机化境诗句
庚辰大雪 李兆生

【注】:青龙乃为东方甲乙木之象,亦为生生化化之象,沧浪推滔起青龙此句概言禅机慧化之象。“西山白虎正猖狂,东海青龙不可当,两手捉来令死斗,化成一块紫金霜”(张紫阳《悟真篇》)乃是丹经云丹成蟾光出现也。



【笔记】

四句诗文以青龙出水的动态描写了性命双修的内景。“禅机化境”就是道家的玄机内景。 沧浪无边喻指肾水充盈,元气饱满。青龙喻为生机,丹道家用青龙来比喻一阳初生。 循经太极拳中青龙出水谱文云:东方震旦号青灵,一阳初动神化成。 “推”和“起”这两个动态描述出一种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也就是禅机的显现。 “推”更体现了一种功到自然成,不急不躁的姿态。《黄庭经》“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累气以成真”,就是告诉修行者不可急于求成。 “起”则是一种对火候的掌握,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人生苦短,对修行要有一种恰当的紧迫感。 沧浪是元气,是基础,是外界条件。青龙是真阳,是慧剑,是真我的萌芽。 两者联合,映射了修行中性和命关系。两个动词联合在一起构成对性命双修,性命同证的描述。 一种“内外竞发、势必翻腾”的意境,跃然纸上,突现于读者脑海中。 一句话就完成了从诗文作者到读者之间的意境的传达。

神龙恣意沧浪中,喻指坎中真阳已现,只待天雷发动,便可一举飞天。 禅修中,轻安乐受有自上而下,亦有自下而上。其中自下而上的,较为厚重。文献描写,有写“八万四千毛孔”尽皆舒展开,有写“三十六宫皆是春”,都是在说明这个境界。生机勃发,乐受充满。 就是丹道家所说的“炼精化气”阶段。先天元精气化夺脉而上。

佛家重修慧,以空无为本,此正应和了道家老子的守真一抱虚静的无为之举。 《老子三清大法》有言:“以太虚入道,身心尽浸虚无,无有尘杂扰之,无有情欲缠之,自然心肾相交水火两脏往来。此太虚为法,是不言法而独言境,真以境现,法自然寓藏在内。” 在佛家则言“禅机慧化”,在寂静中得到升华,定中生慧。 发生自上而下的轻安乐受,如水浸干土坯,如甘露灌顶,“通明境现润酥雨”。诗文中言“禅机慧化不可轻”。 两者相和即是经典的丹道境界:性命双修,水火既济。故此诗文引用了“西山白虎正猖狂,东海青龙不可当”之言以作注。

继续修行,就能达到下一个阶段:“一轮皎月散光明”,亦即前一篇诗文中提到的“高天无云月华白”。

貌似诗文用丹道来阐述禅修,其实这正是禅诗百卷中很多诗文的特点。 禅宗是佛教的一个分支。据《五灯会元》卷一,世尊言"吾有正法眼藏,涅磐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三教合一中的佛教,并非只针对禅宗。 禅宗“以心印心、心心相印”的特点无疑是修真千峰中的一个闪光点。 从追溯历史的角度,要想溯清根源,当然还要从佛教教义中探求。 但是,随着三教合一,以及九脉合真后一脉真谕传世,后人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探求。 当然,宗教内的人士有他们自己的做法,这个不谈。 从一脉真谕的角度来学习禅、体会禅,可以避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遗憾, 可以更容易抓住根本,而不被文辞表象所困惑。 真阳先师传授的已经是九脉合真后融合的内容,比如元明功,大练形,内景参真都融合了佛家的内容。 气脉内景这些内容,只是修真的术语,而并非独属于丹道一法。就像是说“光明”并非佛家独有一样。 道妙禅机成为修真中的术语,“以心印心”更是被纳入修真规承(“初传惟见形迹出,宗传始悟法心传”)。 以气脉谈禅,以光明月相谈禅并不是说以丹道解禅,而是以真元修真来解禅机,以一脉真谕来解禅机。 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是真阳先生“禅诗百卷”的精髓所在:高屋建瓴地披露出完整修行方法的同时,也身体力行地给出了修行的法物法具以及修行模板和范本,甚至给出了定性和定量的衡定标准。

【引文】

《老子三清大法·概言“三清” 融道于斯》

畅之以理,形之以理,施之有度,是道于数术相合乃为大道,纵不能以空谈论之,复话施之,当以修真而持之言。夫论修真,太虚乃静化身心之用也。以太虚入境而持之,故有守真抱一之效。行先天自然之律,得修真秘示也。以太虚入道,身心尽浸虚无,无有尘杂扰之,无有情欲缠之,自然心肾相交水火两脏往来。此太虚为法,是不言法而独言境,真以境现,法自然寓藏在内。由兹而入,执法诀而依造化,法用天然,自然水火融而天地转,真气循而周天行。乃法用良规,不知有规之律。似鱼在水中,不知其水然。但“高处不胜寒”,法用太虚道演精良,惟学者涉途难入。未有师承之诀,恐不能入之。此太虚法,古人曾言此太上法也,太上法清静无为,而时人多以有为而用。不能以无为见,是太上高玄,俗者所未及之处。《唱道真言》喻之“俗情未断,而仙胎岂结”,实是此中机也。复大道尽藏于此。故古人又云:大道不可直言。

《太乙金编·卷二·规承演密(三传法第)》

神授之境者,通灵者居之,神思返来,以周大道于此,故大道能以神思运道妙者,大智大乘也哉。故古至今朝,得之神授者,乃神传矣,实天地人三传之中最为精难者。神思演道妙,无法乃非常。曾以神思而入之者,大道根骸出之久矣。故先贤曾语道妙最难真者,即此之神授之境也。神以境现,神授即境授;境乃神授,神思所至,神思即演灵。灵者,心至神至,神思出之也,渊源复可溯出。

《少林密传精绝洗髓金经升阳震动三界玄天大法》

龙雷一振起海底,万倾波中明月升。
通天一关震至极,九龙山上火焚宫。
......
冲霄一持奔海底,法音动彻天阙城。
元功自举呈玄象,人我洞天见佛生。
......
千古留下洗髓法,为使精绝洗髓经。
惟此神功开督脉,冲阳途中万佛宗。
自祖留传升阳法,震动三界玄天中。
万法归真乾元体,三华同入宝刹城。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老子三清大法(4)——三清说隐

禅诗百卷修行笔记(074)天降瑞蔼紫云生 九年面壁始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