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玉环桩相关——龙行大草循经脉,气催形动合心神(节选)

图片
 玉环桩相关——龙行大草循经脉,气催形动合心神(节选) 本章节摘引自李兆生先生著作《中国传统丹经武学文集(一)》 龙行大草循经脉 气催形动合心神 太素生形。 我们写字时,只要落笔不管笔划多少,都形成了字。太素生形之后就是二仪呈象。大家还记得玉环桩,第一步:太素生形。第二步:二仪呈象。二仪呈象里就提到了缠经,写字的缠经分为左循缠经,右循缠经。顺时针是右缠循经,逆时针是左缠循经。给大家示范左循缠经的字例,如“翠”字。写字过程中笔有向外划圈的,也有向内划圈的。字还有左右循缠,左循一下,右循一下,左右兼行。如“龙”、“军”字。 大家看《翰墨缘》书里,也写得非常清楚。我再讲一讲《翰墨缘》里没有的。这是左缠右缠,左右循缠。什么草书最好呢?龙形大草。龙形大草是怎么回事?神龙见首不见尾,要画龙点睛。如,我给大家写个‘国’字它走的是往返折叠劲儿,还是一个‘国’字走的完全是盘旋的力,这就是龙形大草与天龙神剑的启蒙。我把大家领进门,不可能每个字都领着大家写。就象学木匠活一样,师父教你做板凳、床等等,你出徒了,师父让你做一把没有做过的高板凳,你说:师父你教我做的是小板凳,没教我做大板凳,高的我不会。这行吗?不行。所以要举一反三。你们多读《翰墨缘》前两章,最好要求大家背下来,融会贯通,就是一个书法家。有人说他没上过学,就是学龄前儿童在这里学也能当个一字书法家。如常见的‘寿’字,分为三部连起来就是一个寿字,走一走练剑的趟子。 写字贵在缠经,写字的脉络和人的经络是合一的。大家知道游泳要换气,唱歌、唱京戏都要会换气,写字的人也要这样。当今书法家不会换气。写字提按,就是顿挫,他不知道从哪写,写出来的东西不象。过去需要写大字时写大字,需要写小字写小字,需要写蝇头小楷时写这么小的字。现在不是这样,现在用复印机就可以放大,是那么回事吗?不是。为什么放出来不象,写大字就象张飞耍枪,写小字是绣女绣花是两股劲儿,这在当今失传了。《书概》中说:“学书通于学仙。”学书法与修仙是一致的。我们今天回去到自己的老家问当地老写字的,写的好的他懂得修仙吗?他不懂,他觉得修仙是迷信。况且这些学书法的人大多数是退休以后没事干,学了三年五年摇身一变,变成了书法了。我是从几岁就学,一直写到现在,我也不是书法家。 学书通于学仙,炼神为上,炼气次之,炼形更次之。那么炼形就是看得到的长剑舞术,炼神为上的偃月神术。但是神剑慧剑飞剑写...

书法的生命(4)——落笔成迹_4

图片
 书法的生命(4)——落笔成迹_4 摘自李兆生先生著作《翰墨缘》 落笔呈迹 ...... 每作一横画,如列阵之排云; 【注释】在写横画的时候,由落笔的点开始,渐将形成点的深沉凝重的力量稳定地向后拉开,延长其笔的迹象。象排兵布阵那样认真不苟。尾笔再由深沉凝重的点划痕迹结束。整体的运笔是神气合一,笔的运速与内涵的力量合一。 ......

九转八盘游龙掌(78)——太极边球

图片
 九转八盘游龙掌(78)——太极边球 摘自李兆生先生《太乙金编》上卷。 太极边球 名称: 太极边球 学名:太极边球 通假名:太极边球 名源归宗:武当太乙混元球,武当六脉太极之如意太极。 【动作要领】 如图6-52所示,进右足,左手如扶物状置于右肩处,掌心向右下方,右手内扣,双手如抱一球,两手掌心相对。此为右边球,左边球相反,可左右互练,故谱曰:“有左即有右,有上即有下”;左右互为,以成易象。学人详参,自得其深奥。与太极抱球合参,可以全大道太极之象。

玉环桩相关——力化真乾呈威猛,少林武势玉环桩(节选)

图片
 玉环桩相关——力化真乾呈威猛,少林武势玉环桩(节选) 本章节摘引自李兆生先生著作《中国传统丹经武学文集(一)》 力化真乾呈威猛 少林武势玉环桩 **魁星戏斗** **双锋斩** **铁马弯弓** **倒提金枪** **金顶沉锋** **红炉点雪** (李老师讲课)我们以前学的是循经玉环桩,一直在武当的内炼当中流传。武势玉环桩只限于少林飞龙派嫡传,一刚一柔,都教大家练。在练的过程中,对比它们的风格、对比它们的劲路对比内气在体内产生的循环。 武式玉环桩有六个动作:魁星戏斗、双锋斩、铁马弯弓、倒提金枪、金顶沉锋、红炉点雪。 (示范)“魁星戏斗”,分解来看小炼形里提龙腿,立起来就要站的稳,两只手的位置就是尺骨和挠骨的长短,也就是腕与肘的长短。它形成一条线,然后产生一条力量。 “倒提金枪”,是凡练过武术练过长器械的,大家伙一抡,背过来再一抬空中挽个花。究竟会不会用器械取决于哪?取决于一开始的基本功。大家向下坐是否坐到这种程度(下到底)。这还可以转化为扫膛腿,这两只手向下一按,以这脚为轴划个大圈就是后扫膛。真正武学里边的腿法、技法、杀法都藏在里边了,练武术的连扫膛腿都不会就不算武术,练功一定要到位。如“金顶沉锋”下不去,你这后扫膛腿都不会练那叫什么武术啊!所以要求大家在练武势玉环桩的时候一定要到位,如果不到位,下一个就没法讲。讲到武技的奠基演化作用。 “红炉点雪”,就是把气和力都守在丹田。为什么大家开始练的时候,没先练“魁星戏斗”而是让大家练“红炉点雪”?就是一开始避免元气不足,要使元气守在丹田。 真正的武学并不是一开始开拳就打,是通过武技奠基演化过程,没有这过程功夫不扎实。因为武术是一个俗语,术是什么?不管大术、小术,没离开术,为什么我们不教武术而讲武学呢?武学包括了武术,武学包括武术、理法分析、谱文唱颂、技法详示、发展简历。武术很简单,三拳两脚,大家看得清楚,除了踢腿、压腿、一顿棍棒就没有了,这就是当今武术界悲惨、贫乏的局面。 武学包括理法分析。他的理是什么?理建立在什么基础上?我们讲了武当武术的理是建立在气血缠经的基点上。法是切断四肢,打伤五脏乃至于神形俱灭。谱文的唱颂,谱文就是在各个阶段,各个领域,各个层次都有谱文。技法详细的俗语就是喂招,就象你一招一招的教徒弟。 真正武学,武技的奠基演化,光喂招也不行,所以说灵活得不得了,还要知道发展简史。如有的武术表演者拿...

书法的生命(3)——落笔成迹_3

图片
 书法的生命(3)——落笔成迹_3 摘自李兆生先生著作《翰墨缘》 落笔呈迹 ...... 每作一撇,常隐锋而为之; 【注释】每写一撇,要将笔力藏稳,在落笔处渐而将力量运筹储存,当力量沉稳后再发出,这样才是写撇的节奏。藏锋是为了撇之有力。 “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将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意,斯其根自断,乃坏之速而无疑。”《太极拳十三式行工心解》。 ......

九转八盘游龙掌(77)——中宫仙人托盘

图片
 九转八盘游龙掌(77)——中宫仙人托盘 摘自李兆生先生《太乙金编》上卷。 中宫仙人托盘 名称: 中宫仙人托盘 学名:仙人托盘 通假名:双云掌,托掌 【动作要领】 接上势如图6-51所示,双足为蟠龙步,行于中宫,双掌为托掌,左掌向身体左侧行托掌,右掌置于头顶。此式为仙人托盘之左式。

禅诗百卷修行笔记(087)修真明月试禅心 久守灵台一点金

图片
  (八十七)修真明月试禅心 久守灵台一点金 【原文】 修真明月试禅心 久守灵台一点金 消磨诸劫自证果 圆满光华是真金 师于圆寂前曾言让我在劫中应劫并赐我赤霞剑师命以诗记之亦云以为禅否 李兆生 【注】:应劫乃是旧说,此处概言修持自我之不易。 原诗文摘自《李兆生禅诗百卷翰墨真迹》   【笔记】 灵台,这里可以理解为神府,“真顶自显灵台密,金庭曾射白玉环”。 “丹法中有移炉换鼎法,为丹源中神与气合而后,真元凝固,随日月阴阳而升降,结聚为形,纳甲为丹。” “天台有法传于妙境,一取内外循经由动入静室。二取灵台拜真祖。” 《声律真诠》万字长联(节录): 上联 下联 寂灭处, 清醒时, 毫光闪闪动金莲。 丹华脉脉绕青昼。 参如是说, 书洞天真, 踏光明地, 制宗风谱, 证般若心, 入摩天楼, 悟真如佛性。 登灵台圣境。 可是: 已经:   为证般若入禅林,   佐有光明昭月轮,   真如道妙已情深。   瑞霭樱华觅故人。   如今初登瑶台上,   往昔久居金霄里,   万法随缘持乾坤。   一炁洞真合神魂。 具体解,灵台可以指颅腔,巅顶,头顶之处。 内景中则专指神府,玄室。 三阳开泰剖真吾,随着三阳俱足,体内产生的真我婴儿渐渐移居到玄关神府,这个元命真人在三阳振动离开自己的肉体之前所居住的位置就是灵台神府。 神慧应真,玄室朗神。 玄关不在体内不在体外,光明出在玄关之处,内景见光开玄关后才进入玄室。玄室也并没有一个固定的位置。 《太乙显真密籍》有“太乙天罡持法诀,修真移脉守玄室。” 在炼体炼气修脉的基础之上,能够见光,进一步登堂入室,真正地步入修真的殿堂。 所以说太乙循经只是基础,这个基础打牢固了,对后续的修行有着无尽的益处。 “修真明月试禅心”,就是初见月明,玄室慧化阶段。 也是静修刚入门,初见禅心。 “久守灵台一点金”,既是说修行要精诚向上,也是说修真要修大道,而不要被小术所惑。 “久守灵台”也是守住本心的意思。 “一点金”,既比喻修持中得来不易的那一点光华,也比喻师传神授来之不易的“黄金种子”。 无论是动功还是静功,习文还是练武,在内心某一处都要保持如如不动,这里用“金”来形容其稳重而恒定不灭的特质。 有了这个坚韧不动的“金”,才能抵御外来的种种侵扰。 “消磨诸劫自证果”,在漫长的修行过程中,不顺利和阻碍重重是正常的。 “顺则凡,逆则圣”,把自身从不完善向...